希望看到这篇blog的朋友们在资讯充足的状况下作出自己的判断……amen
先说小牛肉的长成:
所谓小牛肉,在大英百科上的解释是这样:
小牛肉 veal 出生後3~14個星期的小牛的肉。口味鮮美,顏色淡灰發白,細緻緊密,組織柔軟光滑,沒有花紋,含少量細膩...
版权的缘故看不到后面,但是基本上可以知道小牛肉的性状了:颜色苍白,组织紧密……就为了这样的特制,小牛是怎么过的呢?很久以前,在饲养业不发达的时候,小牛们基本上没断奶就直接送到屠宰场……(相信我,这样的日子其实很幸福)。而现在,为了把小牛养到很大还仍然是小牛,两个方面的措施被付诸实施……
首先是饲料,这种小牛从生到死唯一的饲料只有脱脂奶粉加维他命、矿物质和生长激素,没有半点固体……目的在于维持它们肉质颜色的苍白。如此一来小牛就会患上种种与消化道有关的疾病,例如胃溃疡之类……且因为铁会让牛肉颜色变深,所以小牛们是不能得到含铁饲料的,于是小牛们无一例外的患有严重贫血。又因为增重需要,小牛是不能喝水的,所有水的来源只能是饲料……这样的饲料喝多了之后只会导致小牛排汗,因此只能更拚命的喝……小牛们的过食就是这样来的。
更让人发指的在第二个部分,那就是居住条件:作为一头牛,小牛肉的出产者们大概生活的地盘就是1英尺10英寸宽 ,4英尺6英寸长的牛栏。对英制谬概念的话偶给稍微换算一下,大概是55-56厘米宽,不到1米4长的这么一个地方。如此窄小的空间下,小牛既不能转身,不能满足舔梳自己的本能;也不能随意趴下或者站起……既便是牛棚再湿热也不能改变姿势;更不能以合乎自然的姿势睡觉。什么也不能做的小牛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吃,只有喂食的时候农场才会打开照明设备,这也是小牛们一天仅有的能看见周围的时刻,尽管他们的周围除了牢笼什么也没有……
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这样一篇文章:
小牛肉所谓全力成长的秘诀
————————————————
在圈养中遭到囚禁待遇的显然不仅仅是小牛这样一种动物,蛋鸡肉鸡,以及集约农场中的猪……都是类似的命运……土鸡是幸福的,生在中国农村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幸福的……
————————————————
与小牛们相比,生产鹅肝的鹅们过得又如何呢?有不少人知道鹅肝是脂肪肝,但是这个脂肪肝的致病因素不一定就大众得知了~
被提得最多的自然是匈牙利农场,也不知是哪位神人想出来的灌喂大法……让人不寒而栗:
开始的12个星期,幼鹅被挤进小笼子,铁栅栏外只露出一排排脖子,固定在专门训练颈部肌肉的架子上。农场主每天增加 喂食量,努力把小鹅的胃撑成一只面袋子。等小鹅的颈部肌肉和肠胃都练得跟钢铁一样坚强,真正的酷刑才开始。每天早、中、晚3次,农场主会把一个20~30 厘米的铁管,直捅进鹅的喉咙深处。12公斤玉米和其他饲料的混合物,就从这个管道填塞到成年鹅的胃里。来不及消化,又是下一顿。相比起来,北京填鸭也是填,但是好歹也是40-50天才开始填的,体验过什么叫真鸭子的生活……
中国现在也有鹅肝生产了……看看他们的教程似乎更能体会填鹅的真谛:
4、填喂机械
国内较早使用的是法国进口的填肥机,以后各地对此进行了改进,无锡生产的填肥机体形小,便于移动,性能也不错。填肥机主要由电 机、料斗、螺旋推进器、插管、脚踏开关、支架等组成。脚踏开关接通电源后,料斗里的玉米等通过和料斗连接的插管,由管内的螺旋把饲料推进鹅的食道,进料的 多少由开关控制,法国制造的填肥机机身大,插管粗,经无锡改进后,插管直径由22毫米的硬质塑料管改成18毫米的金属管,对小型鹅有利,减少了损伤。国外 也有使用活塞式填喂器,但不用颗粒料,主要是玉米粉等加工成糊状,靠挤压注入食道。
6、填喂方法
平面饲养的鹅,填喂时可二人一组,一人捉鹅、保定,一人填喂。插管先用油涂抹润滑,保定者抓住鹅的两翅,使鹅头朝上,脚朝下,填 喂者用手掰开鹅嘴,压住鹅舌,对准插管口,缓缓插入食道深处,打开电源,玉米被填入食道,边填边使鹅往下移,直到食道内充满为止。需要注意的是颈和插管的 方向要一致,保持垂直状,切记不可粗鲁和强行硬插,尤其在第一周,鹅还不适应,更需小心缓慢进行,为防止玉米粒吸入气管,要保定好鹅,在插管离开喉部时, 最好不要让鹅用口吸气。如果玉米吸入气管,应立即将鹅头朝下,用手挤压气管,使鹅通过咳嗽排出或直接用手把玉米挤出来。玉米的填喂量要掌握好,填喂量太 大,手感结实,易引起食道损伤,严重时出血、肿胀或死亡。每次填喂前要检查鹅的消化情况,发现食道内有没消化的玉米,要少填或停喂。填喂前后,尤其在后 期,鹅要轻捉轻放,以免引起肝脏破裂。
笼养鹅的填喂,是把鹅头颈从笼内拉出,采用活塞式填肥机的尼龙或塑料管插入食道内进行填料。
9、屠宰和分级
经填肥二十天后,待大部分鹅出现呼吸困难,不愿行走,羽毛焦乱无光,眼睛凹陷,喙发白就可陆续宰杀,宰杀前要停止填喂半天,不 停水,搬运过程中应防止颠簸和损伤。宰杀时切断颈部血管,使头朝下,放血一定要彻底,减少肝脏於血和血斑。放血后,放进70℃左右的热水中浸烫3-5分 钟,捞出后拔毛,拔毛时,不要压迫肝脏部位,防止肥肝破裂。毛拔干净后,放入0℃-3℃的冷库中存放10-18小时,使屠体变硬,便可开膛取肝。用刀从泄 殖腔沿腹中线至龙骨末端剖开,取出内脏,再把肝、胆一起分离出来,小心去除胆囊,修除脂肪,用1%的盐水漂洗后放入盘中,置0℃-3℃冷库中2-4小时后 就可分级、包装。
肥肝主要从重量、新鲜程度、感观评定进行分级,优质肝重量600-900克,外观粉红或浅黄,无血斑和损伤;一级肝350-600克,色浅黄或粉红, 无血斑和损伤;二级肝250-300克,色泽较深,允许有少量血斑;三级肝150-250克,150克以下为级外肝,肝有肿块、病变的、苍白带血斑或质硬 的应废弃。
两篇引文出处:
鹅肝:残忍的法国顶级美味(图)
我国鹅肥肝生产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笼养的熊呢?恐怕只有更加悲惨:我记得有一篇帖子曾经很红过,叫做 《我为人类感到羞愧!目睹熊胆抽取》,里面详细的记述了活取熊胆的过程,写得很戏剧化,也交待了不少的饲养内幕……我就不转述了…………前两样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熊胆饲养者们似乎更加振振有辞:“偶们这是做药使的,人命比熊命重要。”……“养熊取胆远比杀熊取胆人道,相当于保护了熊。” ……“外国人不了解熊胆中药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纯保护主义立场,不看养熊对保护野生熊资源的意义和保证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殖者们也是为了活路……在禁令出台时失去饭碗的往往不是农场主,而是那些喂食打扫的工人……失去工作的他们挨饿又有谁听呢?金三角的农民,高尔夫场的球童……转嫁是一个让人憎恨的经济名词……
不想搀进过多的个人是非判断,只是想说:一切始于需求。
善恶因果终有报
回复删除活熊取胆简直就是造孽....!!!
回复删除说实话,我觉得人类吃了这些充满冤念的肉恐怕对身体也没啥好处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