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凉茶、鹤顶红、守宫砂及其它……

Entry 凉茶、鹤顶红、守宫砂及其它……

entry 2006-6-4, 03:42 AM
俺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总有些神奇的传说莫辩真伪,加上各种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的演绎,更是是让人信也不行是不行也不行……像虾米木牛流马那种机械工程的没法说得清的就算了,就是入口的东东也这么多让人寒的……比方俺今天说的这三样……

首 先是守宫砂……这个信的人不多,估计因为是出现的场合多半在不太可信的虾米峨嵋派啊古墓派啊之类的之类之类的地方……但是看到什么朱砂好几斤,壁虎好几只 这样的大工程总是让人不知道说啥的好…………并且,还真有人问守宫砂到底是点肚脐还是点手臂的…………我倒,汰渍啊奥妙啊这么强悍,有虾米东西洗不掉的? 实在不行上洁厕净,绝对的污痕去无踪……这都不存在的东东,撑死了反应点情结吧,至于还较个真咩……

——————————————————————————————————————


然后是传说中的鹤顶红……这个知道的人多,不怀疑的人也多……一来原料比较难搞,不好验证;二来反正就是知道有这么一说,懒得怀疑。…………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搞得到原料滴银……

引用
有 人曾经做过试验,在小动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顶鹤的“丹顶”的细屑。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这至少说明了“丹顶”并没有剧毒。那么,古人所 说的“丹毒”或“鹤顶红”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呈红色,又叫红矾,有剧毒,“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 隐晦的说法而已。



纠正一下上面引用中的问题……那个鹤顶红多方考证后应该是红信石来着……

引用
砒石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 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引用
【炮 制方法】: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 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考证】:出自《开宝本草》①《纲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 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 ②《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烂而死,至痛至苦。信石虽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药,则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钱 二分,加盐二钱,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两,碱与信石融合,两俱不见,是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两,加清水十二两,每服一两,日服二、三次,计服每一 两,雨水中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发寒热疟证,大有效验,并能治皮病各种癣。”
【生药材鉴定】: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 主。①红信石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硕碎。气无。 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②白信石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 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显微 鉴定:本品于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高正突起。折射率N=1.75,具交错解纹理。正交偏光镜下,显匀质性。
【中药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 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 O3),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 O3。红砒是除含AS2 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 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缓缓加热,有白色升华(As4O6)(纯品137℃升 华)生成。(1)取少许上述升华物加水2ml,加氢氧化钠试液4滴,煮沸使溶,冷后加硝酸银试液2 滴,产生黄色沉淀。(2)另取上述升华物少许,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亚砷酸,加硫化氢试液及浓盐酸后生成絮凝状黄色沉淀。尚可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 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致死剂量0。1-0。2克



顺带赠一个好搞到原料的慢性毒药说明……不过这个成本比较高,毒死一个人估计怎么着也得一两克拉吧,好在是可以用碎钻,便宜些……

引用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

最 后一个要说的是凉茶……这个多半见于各种与大老婆或者老鸨有关的叙述中,说是凉茶,其实就是各种各样配方不明的中药制剂,其基本功能是终身绝育或者中止妊 娠,并且是一剂见效,永不落空……有捏鼻子灌的,有偷偷往安胎药里掺的,反正总之受主都是哭天抢地,然后镜头一转换,就是施主狰狞的表情……最近的传说似 乎就是潘玉良了……并且似乎记载还挺多,不管是麝香水还是别的啥,那都是医书上杠杠的……

引用
《张氏医通》卷十:“断子法:用酒麹一升,无灰酒五升,煮至二升半,滤去滓,分三服,经候至前一日,晚进一服,次早五更一服,天明二服,月经即行,终身无妊矣。”


引用
在中国古代,子嗣问题的重要性,无疑是在头等位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但是与此同时,古代中国人还是积累了不少有关避孕和堕胎的知识。比如《山海经•西山经》上有云:
  曰嶓冢之山,……其上……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这看来可以算中国最古老的避孕药方了。
   到了唐代,许多中国学术流传到日本,得以保存下来,堕胎药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保存于《医心方》中的堕胎药方──《医心方》是日本人丹波康赖依据 大量唐代及唐以前的中国医学古籍,于公元984年写成的著名医书,但直到870年之后才被刊行于世(公元1854年),所以有许多珍贵历史文献保存在此书 中,中国人很长时间内还不知道,以为已经失传了。《医心方》卷二十二中有七个堕胎药方,姑举第一方为例:
  《产经》云治任身胎二三月欲去胎方:
  大麦面五升,以清酒一斗合煮,令三沸,去滓,分五服。当宿不食服之,其子即糜腹中,令母不疾。千金不易。
还 有“千金不易”这样的广告语附在方中,听起来这方子是好得不得了。《医心方》所依据的中医典籍,绝大部分都是在唐代流传的,联系到其中记载的七个堕胎方, 前人将李商隐“检与神方教驻景”、“换骨神方上药通”等诗句中的“神方”理解为堕胎药方,至少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了。
  也有使用激烈手段强行 堕胎的历史记录。比如金废帝完颜亮(海陵王),在历史上以淫乱著称,登上帝位后,自命“才兼文武”、“丰富伟岸”皆为天下第一,对于女人来说,应该是天底 下最有魅力的男子,因此宫闱之中,淫乱无度。《金史•海陵诸嬖传》中,通篇都是记载他的淫乱故事──后来《醒世恒言》中著名的、经常被删节掉的那卷(卷二 十三“金海陵纵欲亡身”),其实就是据此改写的。其中有一处提到了堕胎的方法:
  女使闢懒,有夫在外,海陵封以县君,欲幸之。恶其有娠,饮以麝香水,躬自揉拉其腹,欲堕其胎,闢懒乞哀欲全性命……海陵不顾,竟堕其胎。
这里说麝香水可以堕胎。这位金朝皇帝亲自“揉拉其腹”来实施堕胎,也可算堕胎史上罕见的事例了。


本段引自江晓原的新浪blog,有兴趣的不妨去看看。
http://blog.sina.com.cn/m/jiangxiaoyuan


然 后疑问就出现了…………既然俺们老祖宗留了这些这么牛的药在,现在俺们的基本国策怎么还是执行不下来涅?……一帮干部围追堵截,押到医院还是哭天抢地,并 且还不能终身有效……还有那些血腥标语,看得也是让人心惊胆战…………多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啊,纳税人的钱不能这么花啊……开个凉茶铺就解决了的问题……对 吧?

还真有干这个的……

引用

应 用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的方法使妇女暂时不受孕,称中药避孕。是属于计划生育的科研课题。中医古籍有“宫寒不孕”等记载,提示寒凉药物或可抑制生育机能,因 此目前被选择研究的中药多属苦寒凉宫之品,如生绿豆、紫草、黄柏、苦丁茶紫茄子花、蝌蚪、零陵香、蚕子布等。临床观察以复方天花粉、棉酚等效果为好,用时 需注意副作用。


oops!……蝌蚪…………

解决了么?没有……所以,这个传说……就只是个传说……

与此类似的还有石门穴的功效………那个要是灵的话,计生干部只要挨个把人抓到老中医那里戳一针就得了……-__-b


————————————————————————————————

总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东看看就算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