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星期日

windows系统刷中文工具……vistalizator

因为个人应用的低标准,已经很久没玩机子的系统建设了,连手机系统都懒得刷……直接导致这次要给老爸弄新本的时候手边完全没有中文系统盘这样的东西……然后因为时间紧迫,在动身回家之前从头下各种系统盘亦不太现实,更别提各种零零散散的驱动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兼容等等问题……而且老实说给爸妈用的东西还是最好留着一键恢复什么的免得出问题之后各种电话联系肝火旺盛等等,google了一下,直接装语言包比较适合这种情况……还可以让老爸玩玩预装软件什么的

vistalizator这个软件就是支持非ultimate版直接装语言包的,半个小时搞定……完全不用重装,支持vista和windows7……好用到俺顺手一道把手上其他的本全都给汉化了……广告一下……附地址:

http://www.froggie.sk/

小疑问……

前两天看了ABCC9的两篇科普报道,一个来源是BBC的,果壳引用了一下(http://www.guokr.com/article/77670/; BBC英文链接http://www.bbc.co.uk/news/health-15999489),说ABCC9基因携带者平均要多睡30分钟……另一篇原文是Science Daily的,说ABCC9基因携带者平均要少睡一些(中文版:http://edu.sina.com.cn/en/2011-11-28/184963428.shtml;原文: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11/111124150237.htm),两篇报道引用的是同一篇paper,我找来看过之后发现基本上对非生物专业的孩子来说是天书……唯一比较接近人话的是这么一句:

We confirmed the conserved role of ABCC9 by knocking down its
homologue in Drosophila(果蝇), which shortened night time
but not daytime sleep duration.

但是knocking down ABCC9's homologue 是个什么过程呢……过两天有空写信问下作者好了……

———————2012.1.26补完——————

According to this paper (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p0707712), knock down homologue seems to be mute the homologue in the fruitfly by introduce some RNA.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清新无能

国内凌晨三五点的时候,有哥们在微博上说听歌睡不着,看到他那么文艺的腔调,俺也很想配合,可憋了好一会儿也完全想不出来搭调的回应,只好真我方式回复……果然,三行字没敲完,人家表示还是听相声算了,拜拜了我嘞……然后留下俺一个人开始内疚起来……

仔细想想,这些年试图半夜找俺倾诉的哥们不少,但是俺总是进入不了那种文艺的场景,深更半夜的总能几句话就让人家意兴阑珊…………俺能想象到很多孩子在百无聊赖的当口想起俺来想要倾诉两句的那种心情;俺也能基本预知每说一句话之后大煞风景的效果,但是……其实俺真不是故意的……感知那种微妙的气氛并不难,但是对应滴不能……皑皑……要不说是还没有修炼到可以根据不同想要的效果看人下菜碟的境界呢……悲剧了吧~

事实上这样的对应失据并不只针对半夜睡不着觉的哥们们,俺在无数对话场景都是思维实验N遍之后想不出来什么讨喜的下茬,最后搞得大家尴尬收场……不过说这些能半夜想起俺来的孩子对俺自然是高看了一眼寄予厚望来着,把人憋回去了俺的内疚感就要略多一些……所以俺其实是社交无能?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错不过的黄子华(之四):功/卖

按:虽然在规划这个系列的时候希望尽量这一集和“言/怪”那一帖不要有太多的重复,即本帖专说内容特点,那帖单说语言特点,但是好像执行起来还是比较困难……所以如果实在做不到完全不重复的话,那是水平问题,不是主观故意的……

————————进入正题的分割线————————

据说喜剧的本质是表现一些具有正常假象而事实上偏离和低于历史尺度和正常尺度的事物(参见 http://151.fosu.edu.cn/mxylweb/5/5-4-1.htm),翻成人话大概就是要拿貌似nb实则sb的一些人或物来说事,在这个层面来说黄子华的功力不可谓不强大……

阿拉伯1,他特别善于把看似光鲜的言辞扒得体无完肤,给看官们油然而生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圈1,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不宜》里他对各种乐观金句的质问:先引一遍“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然后严肃的分析“这句话的逻辑是两头都说得通的,开心也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那就不开心咯”;前一句烂好人似的“做人的事最重要过得自己过得人”,后一句一脸正色说:“这句话是有四个可能性…………” 不能不让我想到我爸总连在一起念叨的“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圈2,又例如他对各位时事中心人物言论的无责任扩大:比如董爷爷的不存在;比如机场官员的私人问题;比如朱培庆的“alcohol does not induce good behavior”;又比如环保署官员的“我D不评论”……这些在新闻事件中看起来似乎漂亮的答案,一经戳破,便让人不得不站在黄子华的肩膀上一边俯视,一边嘲笑那些死撑的面孔……

阿拉伯2,他亦很钟情于使用自制的荒谬理论/逻辑去解释这个荒谬的社会,并且为了论证该理论的适用性和权威性,往往借由提出严肃问题而将该理论打扮得无比庄严,然后提出言辞三俗的理论,再从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这么推广一轮……使得这一颗颗“严肃内核-三俗表达-严肃包装”的酒心巧克力不仅入口即化,而且还回味悠长……在这里面,圈1,流传度最高的应该是《拾下拾下》里面的“搵食啫;犯法啦”;又如(圈2)越大镬越快乐里的喺啦定律和好啊法则,配上黄生一贱既出,谁与争锋的姿态,将一切社会怪像与道德模糊与挣钱吃饭联系起来,似乎也就不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甚或有了一种舞台上的合理……从而让我们站在高处无情的嘲笑……虽然细细回味起来,与这些社会怪像为伴而见怪不怪的我们,好像也并不干净到哪里去,但在听到黄生解析的当下,我们是置身事外开心的笑了……

阿拉伯3,而这些喜剧现象的解析往往是以问题和答案的形式来展开的……一般来说这个问题是社会常见问题,又或者是由社会热点事件派生出来的问题,本身已经是作为问题形式萦绕在大众脑海之中的,黄子华会直接用一个神奇的答案回应;好似没有问题的黄子华会为你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再用一个神奇的答案来回应,在你还没有笑喘过气来的当口,他就已经回到刚才提出问题的例子将该答案代入回去,将你说服之后再从此推而广之……每一个难点他都会一一例解,能拆出来的笑点一个都不会浪费……比方说(圈1)拾下拾下里面那段爱情新鲜论,从铁达尼号电影的浪漫桥段提出男人与女人对爱情的要求,然后给出男人要新鲜与女人要保鲜的答案,再说到女人要保鲜的表现就是不停感叹:“你对我都唔似以前咁!” 再以男人要新鲜来解释女人要保鲜的需求,给出新鲜是头72小时的定义,再代回电影中人人都过不了72小时的情节,说明该电影浪漫的原因是因为主角们都还没有过了保鲜期……环环相扣,精彩至极……而事实上这段环环相扣的解析仅是更大的一段爱情的真谛与人生目的的关系里的组成部分,这种套娃似的结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圈2,《儿童不宜》里面的进化论和阴谋论交织的那一段也是很典型的例子……致密到甚至都不好拆出来分析……可以合并至本项的也可以是刚才提到的黄生自制理论们,其实都是先由问题提出,然后悄悄推广该理论应用范围,使用一个常见或前面提过的一个例子来完全逐点例解,达到层层堆叠的笑果,最后的punch line也都非常到位,所谓幕幕高潮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阿拉伯4,而在一些相对比较个人的情境陈述上,为了观众容易代入,黄生有两招杀手锏,(圈1)一是比较喜欢刻意制造悖论,让主人公陷入两难境地从而达到让人爆笑的目的,例如黄生小时候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升班,而某老师让他们全班留级好好读书,于是黄生就陷入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套圈……表现出暂时思考无能的表情……底下就笑成一片了……类似的情境有演戏与栋笃笑,投资与人生意义等等,说的都是些无解的问题……但也不至于过于沉重。(圈2)二是改编各种金曲,熟悉的旋律瞬时间就让观众穿越到黄生所设定的旋律,而关注在笑点上……“每一次二百文,又一次二百文”的歌声响起,就让人不得不叹服于好的改编歌词在笑话界的地位,真是铁一般的效果……配合黄生的模仿功力,就变成不锈钢般的效果了……:P


阿拉伯5,在每个黄生长达一个半到两个半小时的show里,无缝过渡带来的观赏愉悦也是不得不说的。《拾下拾下》中说恋爱要讲EQ IQ,AQ,其实讲的是ICQ,从而顺利将话题从爱情和人生转到当时刚刚兴起的网恋…………再如大镬中“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讨人厌,但是你不能恨我,因为我永远是跟足潮流的”……然后转到瓶装水以及各种潮流,包括瓶装水,早期运动鞋,换手机,早期电话,唱完只抽歌为潮流定义之后……再进入唱歌不看歌词的板块……整段过渡之平滑,让我看一次鼓一次掌……大镬在每个过渡细节上的用心真让人爱不释手。

阿拉伯6,除去刚才提到的这些强大到无比的脚本编写技巧之外,黄生的现场功力也堪称5星加加加……从能看到的音像制品来说,黄生的有些现场吐槽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比方说《冇炭用》里他问观众们最畅销的书是什么,底下有人喊东周刊(当初登刘嘉玲裸照的杂志),他说这是显示了该观众的文化水平,后来觉得吐得太狠,又补了一句:“是显示了你的记忆力”……《儿童不宜》里对敢于说自己不主动的观众更是一波接一波的无情攻击,以至于最后说到“你不主动不就是单身一个咯”的时候该观众也只能放弃抵抗鼓掌叫好起来……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往往比正文更好笑……而且很多时候你分不太清楚哪部分是即场,那部分是早就写好的,比方说《拾下拾下》里面调侃李泽楷他们家三位一体的那一段(更像是现挂),或者《儿童不宜》里面说男士三不的时候表示自己是明星,然后自嘲的那一段(更像是写好的),而之后开灯梗的连用就更像是常年舞台经验积累的即场技巧……最近的是《娱乐圈血肉史二》里面关灯的那一段……不知道最后放进DVD了没…………至于娱二的现场视频里被钱包扔中的那一段,那绝对就是现场发挥了……说起来,他从拾下拾下开始就老师呼吁观众扔钱包上舞台的这个梗终于得到了实打实的回应,我都替他欣慰……

阿拉伯7,除了在笑话界已有的各种技巧上的探索,我总觉得黄生在后期应该是借鉴了一些笑话界和哲学界以外的东西,因为他show里的三翻四抖是相声常有而stand comedy不常有的东西:即是在show的不同部分带出同一个概念或者同一句台词,产生不同笑点的同时让人倍感亲切……光是在《儿童不宜》里面就有“marvelous”,“真心说话用外文讲,真心多点”,“好熟口面”……等等众多例子。而在秋前里面那个女精神病的意象,出现得很理论……又很像是话剧的风范……

其实任何人,能够在自己的作品里做到以上七点,那基本上就可以在表演界成就一番地位了,可黄生最重要的卖点却并不在此……真正能把这些东西揉在一起卖出光彩的,(阿拉伯8)其实是他的“贱”……这个卖贱的黄子华也就是他在每个show中扮演的那个似乎境遇总是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主人公,无论是茄哩啡,破碎家庭中的拖油瓶,还是金融风暴中的倒霉蛋,或者台风天惦记着开台的上班族……无不如此。而这个主人公也总是坦荡承认一些主流价值观中水准以下的事,例如烂赌,咸湿,没有同情心等等……他在show中塑造的这个“我”就是标准的“具有正常假象而事实上偏离和低于历史尺度和正常尺度的事物”……让看官们越看越欢喜,越看越自大,继而发出阵阵笑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表演智慧,子华关心的那些沉重话题如何才能够吸引观众,倘若是他站在了卫道士的角度去批判那些种种……那就是播新闻了,嗯。……当然近来的一些show里又加入了卖萌卖嗲的元素,那就是后话了……
————————虎头蛇尾的分割线——————————


后记:在写这个系列的时候的状态很奇妙,常常是胸中早有千言,但是不敢妄言一语,总要反复回去看视频确定台词,但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又新生出很多想法,常常不忍舍弃,追逐着火花又上了岔路去写别的……如是拉杂,经常就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只好整段重写……或者要不就是干脆对着视频流连忘返,根本就忘了其实俺是在查资料这回事……-_-b……不过好歹是在2012来临之前把黄生的德言容功粗粗梳理了一遍,这个系列里说到的大部分内容似乎都出现在97之后的show里……不是之前的五个我不喜欢,但是那些真的是内容远远大于形式,关注的政治话题比较压抑,表演和剧本技巧上相对在探索期,没有后面线索这么明显(或者说太明显了,如《跟着去边度》)和纯熟,所以暂时放一放,后面再单开帖子来说我对它们的感受……休息,休息一下

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自我批判的新角落……

又到了holiday season,各个商家都拼了命的祭出各种促销绝招……礼包打折买一赠N(N可以为分数)……等等等等,然后把俺们一如既往的带进了各种想买的坑…………虽然理论上来说对俺没用的东西不要钱对俺也没用,可好像眼前有便宜不占也让人很是心有不忿……并且这种不忿总是会趁着俺意志薄弱忘记防范的时候占满脑子,居然让人挥之不去……然后就总是有抗拒不住的时候找了理由疯狂shopping一番,一番……又一番……-_-b

然后俺就开始反思俺的购物习惯……真正完全没用的东西似乎确实也很少买,可是那种只有理论上会用的东西到处都是,耐用品囤,易耗品大量囤……似乎只要有一丝用到的可能就会囤起来以防万一,然后常常一囤就过了期……什么卫生纸洗发水洗衣液……主食副食调味品……啤酒饮料巧克力……蜡烛精油芳香剂……香水护肤品化妆品……任意一样都足够俺至少半年的用度,连盐俺都卖了2盒1KG的放在柜子里……更不提那些思维实验里无比有用结果最后买了以后就放那落灰的烧钱货们……在这个发达的商品社会,24小时内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切必需品到货的情况下,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对物资的不安全感?

回头找专业人员咨询一下这种症状有啥名儿没……

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微博小记

从buzz宣布要撤开始,俺就开始各处找下家,什么贴吧微博SNS...甚至窜回到VeryCD的BBS去怀念了两眼,最后觉得唯一算比较符合我要求的还是新浪微博……可供围观的靠谱有趣的人相对多一些。


就这么玩了几天,稍微写下感想,留作存档……


1.

当然以我一贯的负面态度,先说的自然也是不顺眼的的事……首先这个玩意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之前担心的思考的片段化和零散化,而是信息的同质化~~尤其是热门事件和新段子,你就能在24至72小时之内看见你关注的人恨不得都转发一遍,然后微博又没有BUZZ那种自动合并同类项的便利,一次又一次看见同样的东西就迅速的导致你对该事件/段子的审美疲劳,更别提有些老段子的疯狂传播了……


而且,这样的同质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通常来说我们关注的人群总是一撮一撮的,例如公知撮,娱乐撮,段子撮,同学撮……而这些人之间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圈子里的,他们的互动就只能导致你一遍一遍的浏览到同样的内容。


2.

不过微博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确然是能快速接触到各种神奇的想法,并且可以按需定制你想要接触的信息(filter bubble似乎也不是完全负面的),在河蟹君留下一地鸡毛之前就把事情给围观了个钱饱货足……更何况,这些玩意往往是一手的……这些优点大概 twitter也有,但是对俺这样的中文用户而言显然是墙内平台比较有优势……


3.

微博的粘性似乎也很高,很容易就让俺陷入那种没事就刷微博的状态……跟当年泡坛子的时候那种晒时间程度有一拼,而且泡坛子你还得时不时憋点东西,微博连这个门槛都没有,随便转发一下短评两句就可以维持一个很其乐融融的状态……也更容易让人满足于小火花的一闪现……


4.

微博上容易找到好些失散已久的过去的关注点,就像俺大二不再买的郑渊洁,研一开始没看的米兰,三五年前不玩了的论坛,以及失散在墙内的朋友……


说起来,郑叔叔还真是一丁丁点都没变,从絮叨的方式,到一条线的思维……真是适合微博……啥时候单开贴另说一下他吧。


————————一脑袋浆糊的分割线————————


今儿状态不好……如果有人看的话就担待点吧……-_-b


对了……微博于我的最后一个点就是……老点起些小火花,本来就积了好多好多的blog更写不完了……啊啊啊啊啊

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

淡淡学英语(六)……包包的种类

昨儿淘了一个晚宴包,总觉得是应该有个什么说法……回来查单词,结果词霸上竟然没有,而google翻译给的就是个evening bag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说法,俺还纠结了好一阵,后来果然还是wiki大神出面摆平了这个事……而包包,显然也不是我印象中的purse和handbag这么简单而已……顺着wiki给出来的单子,翻一翻,记一记……时尚白痴的扫盲工作是要多艰巨有多艰巨……

有兴趣看原文的朋友出门右转到这里:http://en.wikipedia.org/wiki/Handbag

1.Baguette - a small, narrow, rectangular shape purse, resembling a French loaf of bread (baguette)
小个的方形包,FENDI家超级多,下面这个是prada的


2.Barrel - shaped like a barrel or closed tube, usually with shoulder-length straps
圆筒包,通常有背带

3.Bowling bag purse - a popular 1990s "retro" style for younger women, modelled after American bags used to carry bowling balls
保龄球包,所以最早其实就是用来装保龄球的……-_-b

4.Bucket bag - shaped like a bucket, medium-size or large, with shoulder straps and a drawstring closure
马桶包……

5.Clutch - a handbag without handles, rectangular in shape, often an evening bag but used during the day as well
抓包,握包?反正就是拿在手里没有把的包包……
6.Doctor's bag - modelled after a Victorian era doctor's bag for making housecalls
医生包……很多很多年以前医生用的包包就是这个样子的

7.Drawstring - a purse that closes with a drawstring at the top, may have wrist- or shoulder-length straps, popular as an evening bag style
抽带包……其实不就是马桶包么??


8.Half-moon - shaped as a half-moon
半月包?

9.Hobo - medium-size crescent-shaped bag with a top zipper and often a slouch or dip in the centre; a modern, casual silhouette
手提包……似乎就是最常见的手提包

10.Messenger bag - one long strap worn across the body, inspired by bags worn by urban messengers to deliver business mail, a modern silhouette
单肩书包……好像男生背的比较多

11.Minaudière - a small rectangular evening bag, usually hard-bodied, sometimes held inside a soft fabric bag that serves as a sleeve
晚宴包……所以查不到啊……因为是法语又……-_-b


12.Muff - a winter bag made of real or faux fur, wool or velvet that has zippered compartments and a slip opening for hands
毛包……毛茸茸的包包

13.Pocketbook - small purse, rectangular shape
方形小包……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长夹?

14.Saddle purse - shaped like a horse saddle, may have equestrian motifs and hardware to emphasize the design
马鞍包……

15.Satchel - a soft-sided case usually of leather, with a top zipper and a wide, flat bottom; has two short handles and often also has a detachable strap
单肩/斜挎/手提包……肩带通常可调……据说这个包和messenger bag的区别在于肩带的长短……好吧,我时尚无能,无法辨别


16.Tote - medium to large bag with two straps and an open top
无拉链大包……

17.Trapezoid - shaped as a trapezoid, usually made of stiff material
梯形包……如果是等腰直角梯形的话就变成方包了吧……哈哈

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最近的相声……(4)

之前小说了一下小健健,今儿就说小岳岳吧……他最近这一年的势头很是不错,一方面是老郭在柱子们频繁出走的情况下的力捧,一方面这哥们也确实争气,瞬间就华丽变身成功为人气演员了……

相信不少关注德云社但还不到钢丝级别的孩子对岳云鹏的出头都感觉有些突然,个人就表示在杂学唱之前对这哥们完全没印象……然后一首嫁接版的《最浪漫的事》就忽地一下有了面目,加上《忐忑》《又见炊烟》一干小曲,还有老郭那儿过继来的《送情郎》,俨然就有了柳活架子的范儿……显然在后台是没少下功夫……至于后来还捣鼓出了《五环之歌》这样的铁效果段子,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能听出来下功夫的也不止是学唱这一门,他的《怯大鼓》、《卖挂票》、《当行论》也是拆洗得有滋有味,那个疯癫状态下的“二婶,二婶”更是一时之间成了各园子里都爱现挂的包外包(就我印象中别的版本都没有二婶……所以认定是原创的吧)……被广泛运用的拼音哏似乎也是这孩子的首创,cua猜确然是听一次笑一次……

简单概括一下,他的成长中贯穿的主线其实就是“越不要脸越有脸”这句古训……这从09年以前和最近这一两年的视频的简单对比里能看出来……现在 的小岳岳杀手锏有两个:一是犯横,对观众说一些“爱信不信!反正不退票!”之类的话,二是犯贱,招惹一些惹不起的人(如捧哏,观众等等)之后瞬间认 错,然后作可爱状以求得原谅,尤其在跟孙越合作之后这种类似犯贱作死的桥段练得是炉火纯青…………即使这样的现场反应中有些比较生硬和程式化的痕迹,观众 们还是很高兴……你很难想象这样的哥们当初还被嘘下去过,所以说那时候他肯定没有现在这么不要脸……哈哈哈哈……更别提他在各种女性歌曲演绎的时候表现得 巨真心的妩媚了……刚开始练的时候那得需要多坚强的神经啊……

这孩子目前略欠的东西就是贯口和现挂了,毕竟不是打小练的嘴皮,所以《报菜名》这样的段子演起来就显得有些吃力不讨好,而好些段子每次每次都一样的使法确实你就能感受到这孩子不是抖机灵的型,难得的是,这样反而激起了观众们勤能补拙的感叹,男女主要是女粉丝不计其数……这就叫有观众缘不是 ?!


——————————应观众要求加入广告视频的分割线————————
《学歌曲》


《怯大鼓》:


《当行论》: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我将要怀念的……buzz

14号的时候BUZZ team给发了一条buzz,说是要撤(不玩BUZZ的详见 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11/10/fall-sweep.html)…………正好遇见俺头疼鼻塞,不能出去玩就只好在家里猫着想BUZZ要没了的事……没完没了的想然后越想越没什么替代品……目前来说那就是俺40%-70%的每日信息来源,比google reader更能全面体现这个世界在想些什么……因为不管怎么说,reader的本质是filter bubble的,而随机关注的buzz更像是透过不同人的眼睛去关注更广范围的东西,更能表现这个世界的不同面……以至于俺专门注册了俩马甲来接收和转发各种有意思的东西……而据说兼容了BUZZ一切功能的GOOGLE+还没完全落地就被墙了的状况显然对中文信息的传播不是特别有利……而且至今我也没看见g+上有无缝同步blogger,flickr等玩意的措施……所以目前还是问号一下……

至于据说是世界脉搏的社交网络和围脖们……对俺这么一个对线下线上社交都基本没兴趣的孩子来说,这些玩意的流行本来就没有什么俺能参与的部分……一来在那些类facebook的网站上,人们提供的信息总是没有什么信息量可言,他们的发布对象往往是关心他们饮食起居的孩子……可对俺来说,即便是俺最最亲爱的人或者最最热爱的各行各业工作者,知道他中午吃了炸薯条还是土豆泥也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事……又何况是陌生或者半陌生人的生活点滴呢?………………二来具体使用什么社交网络及工具其实都不完全是俺的偏好决定,基本上在于俺线上线下关系网的大部分人的选择……社交工具毕竟还是需要跟着社交对象走的,要不然你社交个什么大劲……所以一点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在弱联系的围脖类网站上,信息们因为140的字数限制而片段化离散化,基本上除了冷笑话之外极少有阅读的乐趣,嗯……也许大概还能满足俺一小部分的窥视欲,但是那就是另一个领域的事了……不说小段没有看长帖爽……就算能找着好看的小段,在大海里捞火花的事儿也确实费时费力没效率……

好吧……俺其实只是想要一个大号的reader,有不同内容的推送,但真的不需要有任何社交成分……就像BUZZ一样

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

秋游有感一点点

双十佳节,放假一天……所以又凑成了一个长周末……此时不玩,就得等下雪了……

周六上路,周一到家,一路天很晴……GPS总带着我们走着没水泥的半大道,底下搓着沙老让我不爽,不过抬眼的路的确就不是高速边上能见的风景……在这么一个有点深的秋天,枫树榉叶们都化作了层层叠叠的红黄绿粉,一个发夹弯连一个发夹弯的绵延着,每天看起来都比前一天更绚烂……偶尔一下坡,露出半边镀金面的海盆,那一头一直伸到天边去,让你不得不感叹一句:MD不戴墨镜真晃眼!

好吧,上面一段是恶搞的……主要是说出去玩了,大爽,有空还得接着玩……

——————基本无关的分割线——————

眼见着月亮就圆了,然后忽然想起来是不是初九就这么过了?不过重阳吧……大家都不过很多年了……也没有什么好忽然感怀的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最近的相声……(3)

预告了两回,开始说捧哏的事了……

上回稍微解析了一下,王自健这哥们吧,帅卖怪坏占个贱字……主要卖的是蔫坏。所以给他量活的人需要比他正气一些,但又需要能顺着他的话引子往三俗方向走,稍微演得反应慢一些又不能太木,不时做出被恶心得震撼了的反应,必要的时候最好能以身量上的优势治住丫……越发能衬托出小贱贱的贱字来……

据不完全统计,累次给王自健捧过的人大概有张伯鑫,徐强,张德武,丁挚恒,王长宝,张硕,陈朔这么几个人……就上一段的这种理想标准而言,张德武王长宝两位老先生就基本上够不着了,好些丢出来的流行包袱如游戏动画之类都没了着落,底下观众都笑成一团了台上还没反应,大概就这样所以是都配了一期就没了下回……丁挚恒也逗过一次,小孩气场太弱,基本上连顺嘴答音都不太顺,光小个一个点就被翻来覆去践踏了有三十分钟,感觉那一场小王爷都说顺嘴了,完全沉浸在欺负小丁的乐趣当中,老进不了正活的状态……张硕类似,张硕是过于憨厚了,然后也是基本上被逗得张不开嘴,完全显出来站桌子外面这位是真坏,不是蔫坏……

时间搭得长的现在是张伯鑫,徐强和陈朔三个人……张伯鑫应该是最长的,早先的视频里全都是他俩的活……那哥哥基本功相对扎实,传统段子念得比较熟,气势上也比较能镇住,但有时候身上太多,太使劲,冲过了……后来一打听人家一直是逗活,就这两年被挤到桌子里去的,于是这样的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了……现在听说是又干回了逗哏,算是得其所吧。

徐强在张伯鑫走了之后连着顶了好几个月,也基本上能镇住场子,可是他的三俗气息比身边这位也不差哪去,没了对比很多包袱就响不起来……他也是逗哏好吧……

目前看来陈朔不错,忠厚长者的模样,接话也瓷实,该坏的时候也不含糊……很是能衬托隔壁的蔫坏,但又不至于被吃得太死……有点于老师的意思……

2011年10月4日星期二

最近的相声……(2)

上一集说到……在这么一个视频时代,混出来不容易,因为赢家通吃。可是一旦你真的用了功使了劲,往往又都能拔出尖儿来,且起腕儿的速度比早些年要快N倍,也不需要在相声行里有多深枝叶……也算事物两面性吧……最近看到的是俩代表,年初是老郭手底下的岳云鹏,最近是第二班的王自健……

小岳岳和老郭那一窝孩子的事儿先按下不表,今儿单唠王自健和他那一圈换不完的搭档吧……

据说去年老郭出事的时候他有过一趟《我爱郭德纲》,貌似是掀起了一点波澜,但实际宣传效果也就仅止相声及相声核心观众这个圈子, 还煽呼不到群众尤其是不怎么听相声的群众……要说这哥哥真火起来的源头还应该是四月九号那场被广泛转载的歪唱太平歌词垫场里面说时事的段子,稍微的揶揄了一下天朝新闻房价油价央企发改委以及敏感词敏感词敏感词等等,然后被和谐了之后激起各种翻墙,原本爱不爱听相声的都奔着去了,就此江湖上立起了字号……(要不说任何形式的禁止都是一种点击刺激呢……皑皑)

比方当初我就是看见被墙了才去找视频来着……那时候的第一印象如下(在这里):

“活老实说使得一般,逗的节奏比较诡异,前半段没练过的地方捧也捧得相当不给力……后半段进入正题以后显得基本功不怎样,不过内容为王……所以俺什么都忍了……似曾相识的段子也说明这哥们的阅读面挺广,英文脱口秀也没少听……”


10年下半年之前的资料找不全了,从目前能看到的视频来说,这个评价基本没变…………这哥们说学逗唱基本是只趁逗字门……可就他那碎嘴子时事和对流行段子的二次开发能力,基本上可以让人忽略他在相声基本功上的缺憾……贯口不利索唱戏没嗓子太平歌词基本不着调也不影响底下的观众乐得前仰后合,更不耽误那一堆堆的花篮和粉丝……在传统曲艺行里这么以内容盖功夫的似乎还真是没什么先例……

时事当然是只需敢说不需会说的铁效果,没什么好说的……这哥们的三俗段子那才的确是一绝,什么话茬子都能往下三路带,并且一般不说得特别直白,总用各种模拟得入木三分的淫荡表情动作让人自己联想……什么玩意经他嘴里一过就透着一股浓浓的三俗气息…………贴吧里有称小贱贱的,有称东单小王子的,那确然不辜负这些名号……

然后这哥们的谐音变字,褒贬词活用造诣也都是85分往上,加上对时下各种流行文化元素的把握,确实是该他卖票……个人表态回头回北京一定得去贡献一下票房……

可但是这话一转,毕竟传统活听的是功夫,他的活你就很难奔着这部分去……比方我现在听他的活就是主听头尾,正经中间水牌子写的大段反而提不起劲听……尤其各种类似《捉放曹》《洪洋洞》柳活儿段子,每次都得很努力的不快进……不过我很欣慰的听他说是最近在攒包袱准备到上海开脱口秀,这倒是条路……他每次比正活还长的超级大垫场里不少段子都已经有了脱口秀的影子,个人觉得那个可能才是他最能发挥长才的地方,捣鼓脱口秀当然会比在有了骨架的段子上添包袱难一些,但是发挥也会更自由,加点相声风味儿什么的,肯定会比黄子华当初完全借鉴英美脱口秀要更接地气一些……

好有一比吧,像李玉刚,虽说号称是从男旦行业出来的,但是正经京剧功夫还是瑕疵偏大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以京剧的底子来发展他自己的表演……然后这不也就牛大发了么?!

——————————赶明儿写捧哏的分割线————————

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最近的相声……(1)

七月正热的时候奔了趟天津,一落地就琢磨着奔海河边的曲艺氛围去loulou,结果折腾太甚,场地不熟,又没有打听到少马爷仨徒弟的信儿,到了第三个星期头上才去了趟名流茶馆看现场……一看之下就十分困惑为什么那票高的能卖到100,居然还连台上都加满了座…-_-b……满场从唱书到攒底的那么十好几位,能东西有点新意让俺有动力上网查名字的就一对……不禁让俺感叹幸亏曲艺们还有天津这样说成什么样都有人愿意掏钱来看的地儿保着,不然许就真断了代……


倒也不说是对别的表演如何失望,毕竟相声本来就是个开源系统,原封不动抄别人包袱甚至整段作品在相声界来说也都不算特别不入流的事,只要活使得好,熟包袱一样能响……可抄德云社那些本来就不算打磨得特别光溜的段子,然后使得还不如人家顺畅,在以前堂会时代还好,现在这么一个视频发达的年代……恐怕很难有什么正经发展……特别腹诽一下学岳云鹏那一对……真是不长进到了极点……

嗯……对,视频,视频对剧场相声的作用大概齐和以前的电视差不多,只是在程度上轻了不少,一样的是让少部分有名气的演员通吃市场,而大部分从业人员都只能贴钱过戏瘾……名流的这些角儿……皑皑~~大概是后者吧……


末了提一句,当天记住的那个哥们叫罗峰,很诡异的口条,巨碎嘴巨猴性,确然是卖了真力气来着……加上正好说的是个俺不熟的段子,有天津rap之类……疑似原创……捧的那位叫张鑫,温吞水的风格,一动一静,很有意思……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你们的iphone……

楔子:前段时间和一个姐姐前后脚换了手机,正好她还处于2G时代,于是大量向我咨询android的使用方法技巧等等……前几天大概略有小成之后天天找人显摆,然后开口闭口都是:my iphone如何如何,我听得很困惑,也不便更正……

事情的水落石出是本周有大叔问我:“你的iphone上网要另外加钱么?”……我才明白,原来iphone已经成功到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代名词,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拿的是android的iphone,BB的iphone,以及iphone的iphone…… 

————————话当年的分割线——————————

正如有次回村里去逛,听见有大叔对JS说:“你这有诺亚舟的文曲星么?”JS一脸疑惑:“我这有诺亚舟,也有文曲星,您要哪个啊?”大叔坚持的说:“就是那个诺亚舟的文曲星啊?!”然后JS继续困惑:“诺亚舟是诺亚舟,文曲星是文曲星!”…………俺听到这儿,忍着满腔对诺亚舟的坏笑赶紧走了……

————————话当年结束的分割线——————————

事情从今天看起来……iphone和文曲星的商业成功那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

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

play too hard

星期六终于睡了七月一号以来的第一个真懒觉,睁眼看见墙上指着一点半的钟有种幸福得不行的感觉……这个马不停蹄的夏天总算是过去了。

国内一个多月的行程自然是繁忙的劳累的加班的应酬的,加上每到一地总也不住折腾,以至于一来一回两个时差俺都没来得及倒过……到加之后的这一个来月天天不闲着就完全是自找的了……什么野营篝火BBQ,什么蓝莓龙虾玉米棒,周二的电影,周六的晚会,白天的hiking,晚上的banding……真就没有消停过……有时候我也想我这个夏天是不是过得太有今生无来世了一点,也许在我心深深深深处真对2012有点想法??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玩火归来

对着月亮玩火总是有好多想法……不过还是需要改改……困了,醒了再改过

七律?(回头查一下平仄)中秋

日坠黛幕升玉镜,碧水银滩点碎金;
踏沙起舞多看客,迎潮放歌少弦琴;
黄汤愁怀常使醉;明月佳节总思亲;
总角竹马今何在?半散天涯半无音。

————————————补充的分割线——————————

八月十六,晨:刚查了一下平仄,果然是烂得一塌糊涂……所以题目是“欲七律而不得·中秋”

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我的指纹大概值多少钱……

一直很抗拒去美国,因为俺总觉得凭什么就把指纹这种高级货的版权给了什么机构,万一俺要想刑事犯个罪啥的那不是还得瞻前顾后?!!这种提高生活无形成本的事那是坚决不能干……所以无论是谁用什么好处引诱俺去美国俺都没动过一点心……

然后在这个夏天,俺忽然就成了需要经常回国探亲的人……上星期一打听,往返一趟便宜三百大几刀,刨去140签证费,等于是签一次证至少便宜160,每多给半年节约300+……什么指纹啊隐私啊就成了浮云……颠颠的就去预了约,跟签证大叔满脸堆笑的聊完了转脸一想,俺的原则真是不值钱啊……

转身下楼一看……meter过期了抄了张单,得,又少卖了二十块……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关于《隐婚男女》

其实从某个角度看,隐婚男女的故事不难看,非常贴近生活,甚至可以说是很有深度:这是一个包含了房贷高涨,跳槽为工资,为了工作牺牲生活,朝中有人好做官,做一份有兴趣的工作,婚姻中的互相埋怨,相互猜忌等等因素的片子…………你能看到主创们试图讨论关于事业,爱情,婚姻,生存压力等等的努力,可惜这种让人高兴的写实精神仅止于故事大纲,及一部分的情节…………如果好有一比的话,那就是一件雕工下乘的翡翠,或者一盘芡勾得无比厚的辣炒黄鳝,大眼一扫还挺好,仔细一看,满目疮痍。

考虑到胃口问题,什么情节细节的不靠谱我这都略过不提了……这儿我就特想跟国产电影的各位烧钱资方们说一句:两个靠谱的主角其实并不能撑起一部电影。搭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问题,电影的目的是在那90分钟内卖给你一个故事,一幅梦境,一旦有人撕开现实的一角,那就成了残品,再多的努力也就成了白费……

大部分国产及合拍片里来完成这个穿越任务的主要是编剧和群众演员,这片里也不例外……都是拿钱的活,认真点好吗?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

一胶更比一胶胶

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俺实习观测云能天,老在别人觉得万里无云的时候在云量那栏填十(按,此数表示观测员认为天空有几成被云覆盖)……老师纠正N次无果后告诉我,那都是气溶胶(需要科普的孩子请移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94%E6%BA%B6%E8%83%B6,墙内参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36.htm),看起来是薄薄的一层,但是其实跟卷层云区别巨大……你看不见丝状结构,更不会出现日晕(此处省略n百字,上句亦可无视)……一言蔽之,那是俺对气溶胶的第一次直观印象……打那以后,俺到各地一看见这么白蒙蒙的脏东西都特激动,跟人四处宣传我认识它,同时特为自己的呼吸道系统安全担心……

俺这么担心当然不是矫情,你想,那么些小灰灰飘进肺里能是个好事么?……当年有次到上海,飞机还没落地俺就剧烈的咳嗽起来,一开始觉得是被口水呛了还是什么别的,结果一路从浦东咳到虹桥,俺站在候机室远眺才明白过来,是外面那些灰蒙蒙的小玩意不待见俺来着……自此越发关注该问题,直到后来在北京混,常年被高浓度气溶胶笼罩……只能默默的选择性无视它的存在……不过今儿到天津我才明白前面那些都是铺垫,滨海新区的气溶胶才是真的气溶胶啊,路上连人都没有的地方居然那能见度就能直奔2km以下,介是塘沽的官方宣传图



那华丽丽的气溶胶啊,有木有???!!不小心还以为是画面远端跑光过曝有木有??!!!!

所以不是俺回国就近视了,是有无处不在的障碍物有木有……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关于《三傻大闹宝莱坞》

最近一段老在buzz豆瓣时光什么一类此起彼伏的看见有帖子论证这片如何是被它外焦里嫩的译名坑了爹,说这片是怎么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怎么有内涵,怎么怎么怎么控诉了万恶的应试教育,总而言之一句话:肿么肿么肿么的和该恶俗译名不相称……看一回不以为然,看两回不以为然,看得多了就想一探究竟……毕竟当初PPS上刚有这片的时候俺也是一看这名就被雷开了,并且每次看见都忍不住心中念念有词褒贬一番……如今看来当时的腹诽的确是有点以名取片来着,所以下面就仔细说说以表示俺深入查看了吧……

——————818观影历程的分割线(此段可跳)————————

不过即便是决定看看,成见这个东西也是很难消除的,所以开片十几分钟其实都没怎么好好听讲……加上那乍看喜剧警匪片的开头,一点儿也没有洗脱片名的意思,于是也就一直多进程着,以至于好一会儿我才忽然意会到人家是在使倒叙插叙的手段讲故事,只好放下手边的宝石迷阵认真看起来……然后还没认真多久,我就困了……接近三小时的片长也是让人措手不及的……等攒到第二天看完发现好些情节都支离破碎,只好找了一个下午在基本剧透完了情况下又从头观摩,少了些观影的愉悦,不过真是看得仔细了……


——————进入正题的分割线————————

在第一遍看完的时候俺就已经认同了这片译名与片子的极度不相称 ……次要原因是这片不错,主要的问题就是:这片的剧情和宝莱坞有半毛钱关系啊?!类似那一只让人困惑的知更鸟,原文里没有的东西是不能出现在阅读理解里面的晓得伐?!……原名《3 idiots》是三傻没问题,大闹吧算是意译……可宝莱坞是表明拍摄地点的意思么?这名取得,一下就生生的从校园片跨界到了娱乐圈……的确不愧为坑爹译名排行榜第一位-_-b

除了这个鬼斧神工的片名之外,这片别的都很好,好到……嗯,和toy story 3差不多上下的程度,即:看的时候很高兴,回头想想还是有那么一两点让我纠结着不能给满分……在这片来说这要命的一点就是狗血……类似台湾八点档的风格,不是说咣咣自杀之类的情节,那还是真能说服观众的,主要是表现方式……某些时刻编剧用力极度过猛,并且还三翻四抖,演员还十分配合的overact,真是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例如女主的姐姐生孩子那一段,先是开除男主三人,又遇上洪水停电,男主不仅用上了之前暗示过的从车用蓄电池直流变交流,12V到220V变压的伟大发明,并且在停电没有3G的状况下通过视频向女主医生学习了接生技术,还顺手用真空计和分压电阻顺利实现了吸尘器变吸婴器,已经小强到极点了之后孩子生下来了居然还不好好哭,大家泪奔了以后,男主灵机一动居然动用了另一伏笔里的智者真言让小孩感应过来了……然后正当男主毫无牵挂的认命离开当口,系主任也就是女主她爸激动的在瓢泼大雨里追出来,递给了男主更前面一个伏笔里的象征性圆珠笔,并且激动的再度落泪……当然开除的事也就这么算了……Orz……不是我这人较真,包袱再响这么抖也很难让人接受啊……

然而你一旦忍下这种叙事风格,这片就无敌了……那简直就是主题深刻,情节跌宕,结构精巧……眼熟段子也不老少,重要的是都还很有诚意的二次开发过了……比方那个苏联人用铅笔的事和当初在youtube火到不行的“you know who i am”的考试段子(贴在后面了),同时对天朝同学来说一点也不需要观影背景,印度社会是那么亲切…………当然我指的是电影中除了男主以外的一切事情…………那些学生里死记硬背的尖子,家庭负担沉重的老大难,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后进份子,以及努力学习但不知学习为何的大多数……都是如此的眼熟,报价器啥的孩子也绝对是生活一景,尤其是那个只认竞争的系主任非常让我喜欢,那绝对是一个有良知有手段的知识分子啊……再一次验证了反派的学历一般都很高这个事……

并且,这片里看起来相对合理的取景和情节终于填补了我对现代印度认识的一部分空白,许多经过无数的美剧扭曲的细节从印度人眼里坦然的表现出来十分让人会心:比方说考试拜神那一段就让我想起很多印度角色的经典台词:“Which god?”……还有“100块连交警都搞不定”的旁白也相当有神韵……然后这里的arrange marriage显然也要人性化得多,实在忍不下去是可以不结婚的……总之开卷有益,这个故事告诉我……以后要克服语言障碍多看各国电影,不然咋环游世界啊?

不过说到底,这片给我的巨大共鸣跟这些都没啥关系,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实我就是老和第一名们混在一起的万年吊车尾啊……所以当两位男配默然离开成绩公示地的时候,那个旁白直击俺心:“你朋友不及格,你会很难过;你朋友考第一,你更难过”……虽然俺当年一般都为自己的不及格而难过,不过和着这个旁白我一追溯,当年俺要是跟成绩巨差的孩子混的话肯定会更快乐……只是现在已惘然啊已惘然……

对了,这片的插曲比我印象中其他的印度电影节制了无比多,大部分也都不是很游离在剧情之外,烘托气氛啥的挺好……挺好

最后的最后转过头来又想,这片能在时光豆瓣啥的打到9分,也多多少少是拜这个雷名的反差效果所赐吧……这其实是招假痴不癫?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2012海报转载……(硬广)

按: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去时光看帖子,说到有人P海报……本来挺无所谓的一事儿,结果居然有贵阳版的……那就一定一定要广为传播了……大图大部分是在作者的豆瓣找来的(这里:http://www.douban.com/people/north85/),补全的部分是围脖的力量……以下贴图: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school prank一览(下)

1.9 Nipple cripple
Also known as a "titty twister", "nipple twist", "ruby booby", "tweak", "nipple wrench", "nipple gripple" or a "(purple) nurple", "purple herbie" or "diddy nip". It is the act of taking a person's nipple between the thumb and forefinger and then twisting it around, often causing extreme pain for the victim. On August 8, 2005, a 15-year-old living in Gold Hill, Oregon, was charged with a misdemeanor for perpetrating this act on a 13-year-old boy. The 15-year-old was fined $67 and given three days of community service.[1]


这个在周星驰那一版的鹿鼎记里面被命名为“揸/抓波龙爪手” ……好孩子不学哈


1.10 Noogie
Sometimes called a Monkey Scrub, Hippo Handing or Russian Haircut, a noogie is performed when the middle knuckles of the fore and middle fingers are rubbed vigorously against the surface of the scalp, stretching the skin and pulling the hair. A headlock may be applied for more exact or prolonged execution. This will trap the victim. An open-hand variant known as the Dutch Rub is performed with the heel of the hand.[1]


这个动作如图所示……插一句,我十分怀疑我爸小时候爱称“磕拽”(贵州方言,四指关节大力扣头,具体动作参见周星驰在整蛊专家里面敲光头佬那一段)叫俄罗斯面包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1.11 Shoe-lacing
This prank involves the tying of a victim's shoe laces together, typically while the victim is seated and distracted. The laces may also be tied to a nearby object such as a chair leg. This may cause the victim to unexpectedly trip or stumble when attempting to get up and move. This prank may be combined with a taunt or additional prank designed to provoke the victim into getting up and running after the prankster, resulting in a more pronounced effect. A related but more destructive prank involves secretly cutting the shoelaces with scissors.[1]


呃……常见的,绑鞋带……

1.12 Short sheeting

A prank done at boarding schools, college dorms, camps or on excursions where children sleep in full beds (also common in the military). A bed sheet is untucked at the foot end of the bed and folded toward the head, making it look as if it is two sheets (an undersheet and top sheet). The victim will find that he or she cannot get into bed (as doing this "shortens" the bed length). Also known as an 'apple-pie bed' in the UK.[1]

In a variant of the 'apple-pie bed', described in "The Reverent Wooing of Archibald," a story by P.G. Wodehouse, the upper and lower sheets are sewn together and a spiny plant inserted in between to keep company with the victim as he slips himself in between.


对于大量不叠被子也不请人叠被子的孩子来说,这个基本属于匪夷所思的恶作剧……就算是天天叠被子……自己的床单还不知道有几层咩?

1.13 Spitball
A "spitball" is a clump of paper that the prankster has chewed and steeped in his or her saliva, to be thrown, spit, or blown at a person or object. If not removed from some types of surface, they dry and harden into a sort of paper cement. Small spitballs are often propelled by placing them in a straw or the shaft of a disassembled hollow pen and blowing through the other end. Larger spitballs are sometimes flicked with the fingers, a flexible ruler or through the use of a rubber band. Sometimes, whole sheets of paper are crumpled and inserted into the mouth for a period of up to five minutes to form a large spitball that is usually thrown manually.[1]

这个比较恶……吐出来的纸浆还扔出去……Orz

1.14 Swirlie
The act of holding the victim upside down with his or her head in the toilet bowl, and flushing. Typically perpetrated by two or more older, larger individuals, this type of bullying can be dangerous as it can result in the drowning of the victim. Instances of swirling have been prosecuted in courts.[6] More commonly known as bogwashing in the UK and New Zealand, or dunnyflushing in Australia.[citation needed]
把人脑袋按到马桶里是很危险滴……幸而我天朝都爱用蹲坑……于是没有流行可能

1.15 Towel snap
Also known as a "Towel Whip," "Towel Whipping," a "Rat-Tail," or "Rat-Tailing," the prankster twists a towel along the diagonal (typically dampened to hold its shape), making it into a whip with a towel corner at the tip. The prankster then "snaps" the towel as if cracking a whip, striking the victim with the end tip of the towel and causing pain. This prank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communal showers, where wet towels are plentiful and bare skin provides opportunity to maximize the pain inflicted.[1]

呃……拿湿毛巾抽人这个比较适合公共浴池,尤其是大池……不过应该会有人来管吧?

1.16 Wedgie
A wedgie (sometimes also known as a "gotchie" or "grundy" in Canada) is any one of a variety of pranks involving pulling the victim's underwear up so that it wedges between the buttocks and may even be performed to the extent that the victim's underpants are torn off. A wedgie may be performed by one attacker, or by a group. On April 6, 2006, Fox News reported on an Albany, New York teacher who was arrested for endangering the welfare of a child for giving a 10-year-old student a wedgie.[1][7]

In 2007, eight-year-old second graders Jared and Justin Serovich came up with "wedgie-proof" underwear at the Central Ohio Invention Competition 2007 where their invention got them into the finals.[8]


详见引言……

1.17 Wet willy
Usually performed on a sleeping or otherwise unsuspecting person, the perpetrator of a wet willy wets his or her finger with saliva and inserts it into the ear of the victim.

沾口水的手伸到别人耳朵里……太不卫生了,哪有我们小时候使蛐蛐草智商高 ……


完……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school prank一览(上)

有天看字幕版的某校园剧……对,又是字幕,然后发现Wedgie这词好像被选择性过滤了,然后忽然想起来去找找各字幕组里有没有关于这词的靠谱翻译,随机看了几篇没找着……字典里面那个楔形后跟女鞋大概也是某字典编纂人员一拍脑袋跟wedge通假了的后果,其实吧,wedgie就是这个:



这个属于确实没法简短翻译的东西,正如happy corner在专有名词化之前在香港地区也就只有一个叫撞柱子的诨名,远不似happy corner及阿鲁巴这样有专门指向(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Happy_Corner)……所以如果翻做“拉高内裤”的话,也很难让看到的人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尤其是在官话体系内 ……换在贵阳话里倒是可以做“逮裤儿”一类……不过这种没有对应的实指动/名词,还是音译比较靠谱……

--------引子结束的分割线--------
追溯这词的当口, 俺猛然瞟到一个词条,叫school prank(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school_pranks),里面例举了十几种主要是在北美常见的恶作剧,真乃校园剧翻译之必备参考:看到这些词如果没有和国内对应的话就别试图翻清爽了吧……

以下为转载兼试图说明……
1.1 Debagging

Debagging, also known as depantsing or "pantsing" and various other names ["dacking" in Australia] is the act of pulling down a person's pants and sometimes also the person's underwear, which reveals the person's genitalia. The most common method is to sneak up behind the intended victim, grab the pants', shorts', or skirt's waistband, and apply a quick downward tug before the victim is aware of the debagger's presence.[1] Note: In some states, (e.g. Massachusetts) that is considered sexual harassment and can result in suspension and/or expulsion.


这个就是脱裤子(贵阳话的“垮裤儿”),看来是世界通行的作弄手段,中小学男生皮带不离身的大部分就是为了防这个吧……不过话说还有个体育课……LOL

1.2 Circle game

The central theme in the Malcolm in the Middle "Dinner Out" TV episode is the circle game (also known as hole-tempting or ball-gazing), where by a person gets someone else to look at their hand while forming a circle below the waist. If they look, the prankster gets to hit them.[2]

The Circle Hand Game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29 when the 'brothers' of 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s Sigma Alpha Mu Fraternity were searching for a new way to haze pledges without technically breaking CCNY's anti-hazing rules.[3]


这个怎么说……换成中文音响效果应该是:“你看你看……砰……啪……啊……” , 不试图翻译

1.3 Flat tire or flat foot

The heel of the victim is trodden upon, which may cause the victim to stumble. Stepping on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shoe as the foot lifts and thereby removing it is also a "heels" variant known as a "flat tire". A variant is to kick their heel forwards as it lifts.[1]


踩鞋跟……或者踢鞋跟,总之是跟在别人后面玩的……

1.4 Hertz doughnut

This prank fools the victim into giving their permission to get punched. The prankster approaches the chosen target with a closed doughnut or pastry box and asks "Would you like a hertz doughnut?" If the target says yes, the prankster then punches the target in the arm and asks "Hurts, don't it?" (which sounds like "doughnut").


谐音游戏,没有在国内推广的可能性……就像咱们睡觉应该数水饺而不是数sheep一样,没有语音基础推广了也没意义……

1.5 Indian or Chinese burn

Known primarily as an "Indian burn" or "Chinese bur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uffalo skin" in India, "snake bite" or "Indian rub" in Canada, an "Indian sunburn" or "Indian rug burn" in the United States (except in some midwest states such as Wisconsin where it is known as a snakebite), "policeman's glove" or "hundred needles" in Hungary, "barbed wire" in the Netherlands, "needles" in Bulgaria and "Brennessel" ("stinging nettle") in Austria and the southern parts of Germany, "thousand needle stings"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Germany, "thousand needles" in Sweden, "Nettle" in Poland and Russia, "French Cuff" in Denmark, this is a prank done by grasping the victim's forearm firmly in both hands, and then twisting the hands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bout the victim's arm, causing the tender skin to stretch, making it red and sore.[1]


拧手……这属于赤裸裸的靠力量欺负小朋友了,在我天朝也没什么市场

1.6 Kancho

Kancho is a prank played out in Japan;[4] it is performed by clasping the hands together so the index fingers are pointing out and attempting to insert them sharply into someone's anal region when the victim is not looking.[5] It is similar to the wedgie or a goosing.


这个是有学名的,叫童子拜观音……以前我们小时候跳马第四关还是第五关叫幺姑娘照镜子,基本是一个原理...搜到一张神图,这个一定要放一下……


1.7 "Kick me"

A note (commonly reading "Kick me") is attached to the back of an unsuspecting victim. This prank may be performed with Post-it notes or other objects like paper and tape.[1]


这个没技术含量了……就是贴纸条,大家都玩过……

1.8 Mooning

"Mooning" is displaying one's bared buttocks to someone, so-called because the buttocks are generally not suntanned, so resembles a full moon. It is commonly performed out of windows of moving buses and cars. There are rare cases when the person is in a room and the lights are off, but once the lights are turned on, the offender's buttocks are visible, hence the name "full moon". There are cases where the pants are pulled down in the front to show the frontal areas.


一样的脱裤子,不过这个是主动的……所以其实脱裤子这个行为作为恶作剧的构成要素完全不在乎你脱的是谁的裤子,关键词是主动…………翻成“亮屁屁”或者 “亮萝兜”?

好长,剩下的翻篇贴……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关于功夫熊猫2里面的皮影开场动画

说实话,其实俺是从来从来也没现场看过皮影的,正如俺从来没现场看过熊骑摩托……所以俺对皮影的印象就是这个名词而已,所以那天看到熊猫开场的时候俺就被震撼了……一瞬间《张飞审瓜 》和《猪八戒吃西瓜》就涌上了心头,还有些《活着》里附着的片段,总之是片片回忆搞得俺走了神,完全没仔细看引子里的孔雀家事……虽然后半场反应过来的时候俺完全不明白为啥主创不用凤凰,不过人家这都会皮影了,啥都得精髓了让我等中华儿女情何以堪…………

还是说这片里华丽丽的皮影,虽然这里展现的效果大半是拜CG技术大幅进步所赐(其实真皮影也这么华丽来着,并且全都来自纯手工打造,你说咱当年农业社会的时候农闲是得有多闲啊?),不过主创们在这里下的心思显然不是一般的多,所有的细节都和真皮影一样,甚至每个人物到了幕边转头离开幕布被虚化一下的那种属于技术缺陷的效果都没有放掉……啥时候咱能出肯出钱看这样动画以及这么肯下功夫做这样动画的孩子呢?

俺真心的希望这片能大卖,由此推动皮影动画跟雨后春笋似的出现……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各版《葬花》

《葬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词儿眼熟吧……绝对是各种艺术形式的重点表现对象有木有?……作者也应该不用俺说了,曹老师大家都知道……然后俺都不知道写啥了……说说贴这个的心路历程吧,-_-b

大概是首先天天听黄子华的版本听到好奇原版的是啥样,然后找了汪明荃的来,之后又在发奋看胡适文集的时候听见周璇的这一版,然后我一想,那不如使劲找找搜一把吧,于是就如下所示了……

哦,对了,这里只列流行歌曲范畴的,各戏曲版贴起来就没完了……


黄子华(9'20-10'40左右)


汪明荃


周璇


李玉刚


费玉清


张艾嘉


乐蒂


陈晓旭 (显然不是本人唱的不过)


凤飞飞


加贴一个张国荣和黄杏秀版的哭笑不得版……

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字幕的奇点(五)

自打在线视频界开始如火如荼的美剧下线活动以来,俺一般也就懒得去专门拖字幕来观赏了,自己看电视电影什么的又往往不会费事联系到字幕上去,所以好久也就集不来啥值得一说的词,今儿看一个电影找到俩,正好凑够四个说一说:

1.copy;
copy当然是大众词汇,不过在做名词理解的时候常常被纠结,于是常常出现“拷贝”或者类似的纯书面(音)译法,电影拷贝当然这么翻比较符合语言习惯,可是你刚买的原版书,和床底下十年没听的翻录卡带都叫拷贝就嫌怪了……其实如果稍微注意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一切不是原本的东西都可以叫copy,may I borrow your copy的意思就是我能借一下你的书/带子/DVD/(各种出版物)么?

2.tell me about it
这个句式非常容易出现在各种抱怨的桥段中,但是60%的时候你都会看见被误译成了“跟我说说”……这话吧其实还真是坑,如果在上下文有表示疑问的情况下人家还真是说“跟我说说”,但是在最常见的场景里这表达的是“这还用说?”的思想感情……所以如果千万要分清楚是“Really? Tell me about it.”还是“Totally, tell me about it.”

3.story of my life
这话翻成“我生命的故事”当然也不能说错,但一般说这话的人表达的都不仅仅是说我生命中发生这样的故事,而是说这个故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我身上过……直译的话那种又是这锅面的“又”的思想感情就完全体现不出来了,所以十分推荐译成“永远都这样”

——————————补充编辑的分割线(6.1)——————
嗯,JS师兄说得好,翻成“我就这命”比较贴,或者可以引申到“我这苦命的孩子啊”? “又来?! ” “也不是第一次了” 等等
—————————补充完毕—————

4.now you are(...is) talking
这话当然不是说你终于开口了,否则你很难解释为什么这话一般都是放在一长串对话的中间,你都说了很长一段的情况下…………这是说你的话终于对上了发言者的胃口,表示他有兴趣继续听你朝这个方向说下去,而之前说的他不爱听的他就主动过滤当做了浮云,所以“这下你说到点子上了”或者“这才像句人话”都是不错的选择。

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戳戳不乐

先声明一下,作为一个GOOGLE的铁杆非技术粉,俺一向从用户角度对google五体投地,有啥用啥,出一个试一个,间或还写写意见信啥的,什么gmail,gtalk, voice,wave,transliteration...包括youtube,blogger,只要跟他家沾边的俺都基本上盲目热爱,不过最近实在是看不下去这个劲了,喷喷发泄一下

gmail这两天又抽风出来了一个people widget的东东……看起来就是google SNS之心不死的最新例证,但是其使用体验就是在左边gtalk的基础上又在右边出现了一个gtalk……让俺想起前段时间gmail蹦出来的重要邮件标签功能……真看不出来和那个长期以来就内置的星标功能有嘛本质区别,尤其是在加入label之后(tag这个东西当然是先进的不容鄙视),这不就跟tablet们给每个流行webmail都单独做一个快捷方式一样傻缺么?就嫌页面安排太紧凑了大概……都是些每秒钟运算好几下的脑子怎么尽费在这些重复建设上?更别提想想就让俺心疼的银子了……Larry大叔你都CEO一个多月了,能给俺点信心不?

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

chili和我有个过节

引子:
今儿复习了一下怒海争锋,忽然听见里面提到Lord Nelson……然后电光火石的想到Halifax有个巨贵的酒店就叫这个名,于是wiki之……原来这个Lord Nelson就是传说中的纳尔逊子爵,各种老被提到的英帝国象征之一…………果然是留心处处知识点来着……然后俺就穿越的想起了前两天去超市整的那一罐chili,以及当时查了资料想要好好说一说该知识点的决心……那么就来说一说吧:

首先要给常见的chili一个特写,罐装或者小餐馆里卖的……长得像这样:


常常被译作辣椒汤之类的东西,但问题是,这玩意一点辣味都没有,而且主要成分是豆子(一般是红芸豆),偶尔点缀点牛肉末……当然这里不排除个人阈值高引起的误差,可这种所谓chili真是很难吃出来有辣椒脑袋辣椒身子辣椒渣之类的成分,多少有点红色你也不知道是不是豆子引起的,那为毛叫辣椒汤呢?所以我在一段时间以来都觉得这个玩意是又一个误译,可能是chili本身有好几个意思,在指这种糊糊的时候可能跟辣椒没啥大关系,结果跟dude以讹传讹成花花公子了似的还是怎么样……

前天查了查,发现还真不是翻译的问题,原来这个chili最初的确是用辣椒做的来着,Chili con carne直译的意思就是“辣椒和肉”……不过历史上的版本没豆子什么事,除了辣椒以外,一般是使洋葱大蒜和牛肉做主料,后来才加进去的豆子,并且变成了现在的商用标准配置(如果有看生活大爆炸的话,我记得shelton有一集专门普及过这个知识点,他们老家德州的chili就是不使豆子的)。我想了又想,觉得我吃到的chili和辣关系不大的原因大概可能也许是考虑到世界各地人民普遍抗辣能力低于贵州数值,所以厂家们使的辣椒都是辣味远远不如Jalapeño(辣味大致和朝天椒仿佛)的普通菜椒的过,于是对我这样的孩子而言…………辣椒汤里没有辣椒,也没有汤,只有豆子……

在去原产地试过之前,暂时把它当做一个误会吧……


延伸阅读:

各地chili风格:
http://en.wikibooks.org/wiki/Cookbook:Chili_con_carne

辣椒汤: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li_con_carne

辣椒: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li_pepper

辣椒粉: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li_powder

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如何用playbook输入中文

如何用playbook艰难的输入中文

Playbook上市到现在也差不多一个月了,但是现在仍然没有要支持中文输入的意思,而且各大输入法厂商也好像对做playbook的app这块不是特别感冒,所以迟迟不见动静……大概齐是各种android平台就已经够程序员们加班加点的写的过?

在这样的一片被忽视中……难道咱就不用Playbook写中文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Playbook都支持中文显示了哪能白瞎了它……所以今儿就来数数吧……

一切的一切在这里咱们说的都是云输入……第一当然是搜狗的,他家的云输入算是最早的,也是最好使的,不过因为playbook的浏览器本身不支持快捷书签……所以…………就只能俩页面来回倒了……或者就更蛋痛一些通过复制脚本的代码来实现……要知道刷一下就得弄一次脚本……Orz,不过也有更系统的方法……那就是在常用的可控页面自己添加云输入法按钮……如igoogle首页,自己的blog首页等等,在html代码里加以下这段就好…… <a href="javascript:void((function() {var%20e=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e.setAttribute('src','http://web.pinyin.sogou.com/web_ime/init.js');document.body.appendChild(e);})())" title="启用搜狗云输入法">搜狗云输入法</a> .......然后再来回倒……-_-b

————————(5.14)编辑补充的分割线————————
看到居然有人搜索进来,那俺就好人好事做到底补充一个怎么用脚本刷搜狗云输入的完全操作指南吧:

1.复制搜狗给定的java脚本到剪贴板(可以通过打开一个含有搜狗云输入法按钮的网页来复制得到,例如搜狗云输入法的官网 http://pinyin.sogou.com/cloud/,或本blog的右侧按钮……lol).注:在playbook上复制链接的方法是长按超链接至出现选项单,选择“copy link”项;复制网页内容则是长按网页正文至出现复制菜单,拖动指示条以指定需要复制的内容。

2.长按地址栏至出现选项单,选择paste,点软键盘上的“go”,然后等一会云输入框就出现了。此后用法同普通PC

……注意,云输入有时候和某些嵌套文本输入框不太兼容……所以必要的时候需要开一个网页专门输入,然后再复制粘贴至所需位置。

————————补充完成的分割线————————


根据一些评测,webQQ和QQ云输入法也能使 ……用法和sogou基本类似,不过我对QQ历来不爽,写个在这表示凑数

至于偶最爱的google,在这一战里没他什么事……因为本来可以当做云输入使用的Google transliteration虽然在playbook上可以访问,但是无法复制出框…… 于是就浮云了……练打字可以……囧rz

还有更BT的方法……就是使用翻译软件,例如i speech一类的,上面打英文,下面译文可复制,不过这个太费体力,不推荐使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俺这样的凡夫俗子终于在tablet时代来到之后看到了云计算的前途所在……

2011年5月1日星期日

所谓Quarter-Life Crisis……

最近收到的对话主题大概都是些人生的迷惘一类:一些对生活的不满,一些对工作的无奈,一些对前途的不安……正好对上前两天buzz上的一篇美国青年的Quarter-Life Crisis状态( http://www.r-d-x.org/archives/845.html),然后追着wiki词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Quarter-life_crisis)一个个对号入座,倒是的确是每个例子里都有症状相符的条款,很有星座运程的意思…………


然后我就想……再过几年这些人话题变成孩子房子车子的时候大概齐就蹦跶不起来了,然后又过两年,mid-life crisis就来了……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第二班的歪唱太平歌词……

最近火了又被和谐的段子……活老实说使得一般,逗的节奏比较诡异,前半段没练过的地方捧也捧得相当不给力……后半段进入正题以后显得基本功不怎样,不过内容为王……所以俺什么都忍了……似曾相识的段子也说明这哥们的阅读面挺广,英文脱口秀也没少听……所以还是基础教育人民自发思考是王道啊……贴一下,好找











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

错不过的黄子华(之三):容/帅

关于黄子华帅不帅的问题,历来都有作为效果句的官方说法……在他第一个show《娱乐圈血肉史》里面就已经通过电视台经理的口定过了性:“不够靓仔,从某个角度都算得是丑的”;而之后所有的show里基本上都有涉及相关内容,其基本轨迹是前期肯定自己不是靓仔,后期否定自己是靓仔,由始至终口径都相当一致……比方最近一次是在越大镬越快乐里的版本:“我真是不是靓仔,是襟睇(耐看)”……只不过随着观众向粉丝转变,这样说的演出效果居然从最初的自嘲变成了后来的自谦,让人真是唏嘘……

且不说这哥们物理上的长相如何,黄生在舞台上的艳光四射却是无可否认的……以本人为例:俺自认是一个不纠结于外貌的孩子,这一路混来连俺当年青春期荷尔蒙冲脑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偏爱某人而系统性的过高评价其外貌,明恋暗恋的孩子也从来不以帅为评分项目,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自认为对长相基本无感从而基本客观的我,前一段刚看黄子华的时候居然会有这哥们帅到不行的错觉,尽管只维持了一个星期左右,也足以说明此人舞台功力如何了得……那是一种超越了外貌的从容挥洒,很多粉丝称之为型的,的而确是让人难以招架……有时候大概是这样的自信太过凛冽,我总觉得他时不时会往insult comedy那个方向发展一小下,不过每次台下的人都听得乐呵呵的,所以我也就坦然的围观下去……

据黄碧云说,早期的黄子华可没有这等舞台魅力,看她巨细靡遗的回忆当年一干人等一再嘲笑他表演幼稚,想来是全然没有现时的变化多端与惟妙惟肖,可能应该他那时也不会弄我最爱看的重复对话类的段子…………可即使黄生衬衣牛仔裤的前三个show,略显局促的表现也掩不住他想法的光芒……很容易让人误会此人很帅…………更不用说后来他那些诡异但又顺得俺法眼的诡异扮相……比方这个:




此君在舞台上的帅气,大半来自于上面提到的自信和脚本里的才华,还有一小半就来自于他讲段子的方式……比起他在电视剧电影里总略显抽离的表演,我总觉得他声音的表演天分更高,他那种完全通过语言特点表现出来的角色切换总是让我欣喜,那些老伯和女人们的神态语气逻辑揣摩得如此到位,以至于他不上妆的表现董建华和林志玲也能让人恍然……神似的确是最有力的模仿武器来着, 大概可能也许是在话剧团练出来的吧……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来混栋笃笑的,靓仔与否不紧要,最重要是襟睇……

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

通风口……

最近邪事倍儿多……搞得俺这靠天天转buzz养了许久的性子又蹦达起来,有的情绪还是要发泄一下才能青年的……所以按时间发生倒序说一说吧还是

----------------的吧的吧的分割线------------------------------

新鲜出炉的是染色大馒头……这事本身倒是一点也不稀罕, 可让俺感叹的是:馒头居然要两块七一个了在上海(见 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puguangtai/20110411 /18449669541.shtml)……并且是超市有木有??!!! 即便上海的物价一向是出了名的高,两块七一个馒头还是出离了俺的想象,找了一篇上海人07年的blog做参照( http://handesign.blog.sohu.com/64245946.html),说明大概四年前上海的馒头也是一块钱三个的水准,并且文中所说大小(一斤五个)也不算寒碜。 反过来看这次大出风头的染色馒头,那个头在画面上看起来也不像有一斤一个的样子…………我们按六两算好了……两块七一个四两馒头的概念就是说不计店里馒头比超市贵这个因素,这四年内用馒头衡量的rmb平均购买力下降到了07年的40%还不到,套句最近老听书里说的:不知天朝通胀之于斯也 …………

--------------------第二节的分割线--------------------------

然后就是又有桥塌了……并且看起来当时是什么载重都没有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是库尔勒的风大还是别的什么不可抗力,调查没出来咱也不能一口咬定就是豆腐渣啥的,可的确就让俺联想到了高铁的固化剂……有天听老王说起来对中国核电事业的担心,不是怕设计不合格,是怕水泥盖子使低标号水泥一类……忽然听得俺心里一紧……这玩意的确不是三峡葛洲坝,达不到设计要求就截不了流,谁知道什么定时bug下在了什么地方……并且最可怕的是,谁现在出来拍胸口保证说没问题,咱也不信……

--------------------又是一条分割线--------------------------

另外跑不掉的热点就是艾大叔进宫, 其实俺一直希望有关方面能抛出来一个对得起大众智商的说法,例如艾大叔投靠了西方反华势力当了间谍云云……否则这就成了一个怎么看怎么2B的事件,除了现眼毫无意义,并且拖了这许久,想栽赃也错过时机了…… 没想好就动手显然是大忌来着……不明不白的逮进去容易,不明不白的放出来希望就不大了,希望小单间的伙食好些……

可但是,但可是,在我心底里有那么一小块非常盼望这个事能在多年以后作为什么什么的标志性事件来着……尽管我并不希望太多人付出太高昂的代价,何况这付出代价的人中间并不会有太多我无比不齿的无良既得利益者……

-------------------最后的分割线-----------------------------

对了,还有药家鑫,老看见有人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个判断我是同意的,我也觉得丫该死,可是这都2011年了,杀人的目的如果只是说用来平民愤的话,那要杀的人就多了……还是该审审,该判判吧……如果这哥们真的死刑了,希望他是为了他做过的事受到惩罚,而不是出于不杀平不下来多数人的义愤……


-------------------回马枪的分割线---------------------------

ms又有价格管制的迹象……啥时候重新印粮票啊?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我也来唬烂……

前段时间咆哮体兴起,自学法语的伤不起以下,各种行业爱好做派的孩子纷纷出来咆哮……据豆瓣上的装逼指南小组不完全统计(详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130042/),有好几十屏的孩子都没法伤……俺抽空看了看各种语言的孩子吭唧,看到各种数数的部分忽然想起来以前高中拍脑袋出来的一个理论:古中华文明的牛气其实通过数数就能体现出来……

此话怎讲呢?以下复制几位咆哮的:

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96不念九十六啊!!!!!!!!!念四个二十加十六啊!!!!!!!!!!!!!法国人数学好得不得了 有木有!!!!!!!!!一百以内加减法老子不用计算器 直接念出来了啊 有木有!!!!!!!!!!!!!!电话号码两个两个念啊!!!!!!!!!!!!176988472怎么念!!!!!!不念腰七六九八八四七二啊!!!!!!!!!!念一百加六十加十六 四个二十加十八 再四个二十加四 再六十加十二啊!!!!!!!!!!!你们还找美眉要电话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 有木有!!!!!!!!!!!!!!


德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

八十九不念八十九啊!!!!!!!

念九 和八十啊!!!!!有木有!!!!!!!

尼玛怎么是反的啊!!!!!!!

德国人数学好得不得了啊!!!!

加减乘除倒算如流啊!!!!!!!

67254不念六万七千二百五十四啊!!!!!!

念七和六十个千两个百四和五个十啊!!!!!!!

写出来尼玛是siebenundsechzigtausendzweihundertvierundfünfzig!!!!!

四十八个字母啊!!!!!尼玛不嫌长啊!!!!!!

尼玛还没标点符号和空格啊!!!!!

这肿么认啊????坑死爹啊!!!!!!

等你认出来,尼玛一首忐忑已经唱完了呀完了呀!!!!!!

就是尼玛甩葱歌也唱完了呀!!!!!!


西班牙语数数真是极品啊!!!!!!!!各种阴性阳性没完没了的变变变啊!!!!!!!!!!!!!后面跟错了,一大串子白写了啊!!!!!!!!西班牙人人数学好得不得了 有木有!!!!!!!!!!!4,689,567怎么念!!!!!!不念四百六十八万九千五百六十七,你还得跟着逗号走,还得记着哪个加y,那个不加y,有木有!!!!!!!几个破数报完了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 有木有!!!!!!!!!!!!!!


加上从初中学到脑门疼的英文数字,有木有看出什么苗头?……不算二十进制六十进制啥啥的,至少在这几个欧洲文明国家里对人民的脑子的信心就只到三位数,到千就得加逗号,不然就拎不清了……thousand, million,billion, trillion....咱们可是到万才跳字啊……有木有?万亿兆京……有木有?那体现的奏是cpu处理能力上一个量级的差距啊……所以说,咱们能不老出GRE数学满分么?

又及:传说中尼泊尔语的一到一百是100个不同的单词……所以他们的脑容量更大??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果然是唬烂……

上回说到...唬烂是日语的法螺在闽南语转音之后又转回国语的一个神奇词汇,和老虎的各种器官都没什么关系,追溯到头之后日语无能于是就此打住……今儿忽然发现,俺又不思进取了……日本词尤其是抽象词汇往根上倒不都是汉语和西文么,咋能就这么放弃追源溯本了呢……其实吧,法螺还是中国话……语出佛教,原指佛法广泛传播,后来大概是吹狠了就和牛等价了……详见:

http://dict.idioms.moe.edu.tw/mandarin/fulu/dict/cyd/47/cyd47286.htm

http://www.zdic.net/cd/ci/7/ZdicE5Zdic90ZdicB989590.htm

所以这个圈大概是……(梵语??这个真无能了)-汉语-日语-闽南语-汉语,穿了马甲还真是就不太好认了……

这种出口转内销的词汇真是让人混沌,跟粤语的大风出去转一圈之后变typhoon再变台风回来似的,语源学是必要的啊必要的……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关于《Rango》

刚从影院回来,脑子一片混乱……被西部(或者是别的什么地方)口音生生的给逼疯了,台词听清率基本不足70%,depp大叔那华丽丽的口音在这片里就算得是播音员风格了,连south park里的eric的调调现在听起来都巨亲切无比,学习英语的路任重而道远啊……

注:据这个24口音的视频认证,似乎是redneck系的……


好吧,找口音的过程中我逐渐镇定下来了……说电影…………其实吧,我觉得这个项目胎死腹中比较好……不是说工业光魔做不来动画片,也不是说depp大叔不像蜥蜴,这压根就不是个应该拍成动画片的故事……这片巨有西部片风味不假,砸了一亿的视觉效果也是杠杠的……可你能想象《荒野大镖客》或者《黄金三镖客》由一群会说话的卡通动物来演绎么?可能你会想到兔八哥和红胡子,但是这个片的问题是,这些卡通动物和经典西部片里的人一样阴翳,气氛一样蛮荒……那你动画了它作甚呢?硬塞的笑点往往也都很僵硬,倒是听见有小孩笑出了声,可我真一点没乐起来…………真要说情节桥段设计好有一比的话,类似佐罗……75年那一版的佐罗,可以想见是多么的幼儿化……问题是那片咱还有个大帅哥可以看,这片的主角却变成了需要寻找自我的大话王,嗯,大话蜥蜴王……

综上:阴翳的气氛 + 生猛的角色设计 + 动画的逻辑 + 低幼的桥段 = 赔钱货

热切期待《The smurfs》。

2011年3月7日星期一

win厨房的混血菜(之二)……卤肉烤面条

又是意面……对,俺就是跟它较上劲了,咩哈哈……其实吧,你想意面作为跟中餐一点渊源都冇又如此具有中餐韵味的主食,不把它给翻来覆去的中餐化怎么对得起这么像面条的玩意?

——————————从前有座山的分割线————————————

按:这个做法是受一个墨西哥mm启发而来的,当年她在意式香肠焗面里放了一种据说是墨西哥辣酱的东西,俺横吃竖吃都觉得口感与豆瓣酱相仿佛,于是回家弄了点豆瓣酱照法烤了一遍,发现果然效果接近……后来经过俺大大小小心血来潮的实验,终于找到卤肉来和豆瓣搭配,比超市里卖的各种熟肉都和谐多了……

原料:卤肉几片,碎cheese一把,意面一把,青椒半个,洋葱半个,郫县豆瓣一勺,橄榄油两勺,蔬菜随意(例:西兰花,蘑菇等),卤水50ml(可用酱油20ml代替)

做法:
1.意面煮至七成熟捞出过凉水备用,青椒洋葱蔬菜切块备用

2.橄榄油烧至八成热放豆瓣炒香,关火放青椒洋葱翻炒数次后依个人口味放入卤水(酱油)。(注:豆瓣本身有咸味,不要放太多)

3.将炒好的酱与意面拌匀放入烤盘,加蔬菜块 (可以用开水事先泹一下),在面上撒cheese末



4.放入180度预热好的烤箱烤至cheese熔化端出

5.在烤好的面条上码卤肉片,放适量香菜即成



注:照片里的样品是烤得有点过了的产物,火太大cheese烤硬了……

又及:先码卤肉再撒cheese烤也行,不过我总觉得那样出来的肉发干,白瞎了好好的卤肉,这个就属于个人口味的问题了……

2011年3月6日星期日

什么是唬烂……

常看台湾综艺的孩子肯定常常听到唬烂这个词,结合上下文往往理解起来也不难,往往体现的是一种“我听你在瞎掰”的思想感情,一直知道是闽南语转过来的,有天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查查这词的起源,看到百度百科的说法我就深深的震惊了……

词源
  在闽南语中,“烂”是指雄性生殖器,“画虎烂”本意一个画家画老虎的时候,遇到那个特殊部位不会画,怎么办?随便瞎画一个,反正也没人见过老虎的“烂”。这个词比喻某人的言行有瞎诈唬、骗人的意思。有幽默的味道。


这不是唬烂么……因为这个版本的解释我以前就见过,那次是查唬烂的变形版“画虎画兰花”来着,那次说的是才子趁老虎睡觉冲过去照着虎的烂描了一下……囧rz……话说这种无头无尾经不起推敲的故事不是一听就是综艺节目瞎掰出来的段子么,要的话多了,例:
http://gb.udn.com/gb/blog.udn.com/lfjj/2405186
http://www.okc.folk-dance.org/talk/viewthread.php?tid=9245

当段子看了哈哈一乐就完了,居然就以讹传讹没有真相了……忽然想起俺认识一个孩子老去维基上给中药啥的加神秘的传说,故意为之,屡劝不改……皑皑,web2.0吧,这个东西有时候质量还是欠保证的,参考需小心……

其实不过就是日据时代日语渗入台湾文化的一个例子而已,日语的吹牛就是“法螺”,读作“ho-lan”,转音变字之后就变成了唬烂,正如扛榜是招牌,贡龟是落空一样,至于后来唬烂怎么变成了话唬烂画虎烂与画虎画兰花,那就不得而知了……看起来像是不同段子演绎内容的殊途……

有兴趣知道法螺为什么是吹牛的可以参见:http://gogen-allguide.com/ho/horafuki.html ,这个我就完全看不懂了……

———————————May 21 后记的分割线————————————

后来在下下下一篇blog里又有往前追溯到佛教用语……
http://windflowerplus.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30.html

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关于《Gnomeo and Juliet》

没想到娜塔莉小妞果然成功申了奥……我十分欣慰……然后想起来最近看片已经是《Gnomeo and Juliet》的首周二了……难得春天有动画片,周二一半价就赶紧招呼上了,当时看完挺乐,本来说回来写一篇的,结果给忘了……-_-b

此片需要大赞的一点是陶佣的质感很好,可以说是出离想象的好,给人感觉就是花园里的那些摆设精灵们洗洗干净打了一下蜡就上场演出了,那些擦痕伤口截面做得叫个精细,以至于我常常注意力从剧情上移开去赞叹这片的视觉效果……再加上3D,很有黏土动画的感觉

然后就是剧情,前面90%的部分都很好,故事流畅,恶搞到位,凡原著里我有印象的台词和情境基本都拿出来涮了一遍……尤其片头出来的那个啰嗦小孩和中间华丽丽的Elton John版小花匠,都巨有效果。美中不足的是,这片在原著故事结尾之后一转折,智商就瞬间低了一截……就从莎翁铜像表示早跟大家说过结局开始,这片灵动的气质就变成了恶俗的滥煽情,好好的故事被插了一只大狗尾巴以后真是让人多少有点郁闷……一个版税期都结束了这么久的故事,一帮拿天价薪水的人也想不出来一个可以与原著无缝对接的非莎式结局,当年《shakespeare in love》结局也是悲催得紧的……所以说莎翁不愧是新一代的开山怪啊,皑皑

——————————横插一杠的分界线————————

忽然想起来曾经有孩子问我一个巨有娱乐效果的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动画片? 这不就相当于问:“你为什么喜欢黑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吃饭?” 答:因为我愿意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蒲福氏风级表(zz)

以备查用








































































































描述风力术语蒲福氏风级平均风速(m/s)平均风速(公里/小时)地面状态海面状态
无风00.0-0.22烟直向上升海面平静如镜
轻微10.3-1.52 - 6烟能表示风向,但风向标则不动 波纹柔和,状似鱼鳞,浪头不起白沫
轻微21.6-3.37 - 12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风向标会转动 小形微波,相隔仍短但己较显著,波峰似玻璃而不破碎
和缓33.4-5.413 - 19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微波较大,波峰开始破碎,白沫状似玻璃,间中有白头浪
和缓45.5-7.920 - 30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小浪,形状开始拖长,白头浪较为频密
清劲58.0-10.7 31 - 40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微波 中浪,形状显著拖长,白头浪更多,间有浪花飞溅
强风610.8-13.8 41 - 51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大浪开始出现,周围都是较大的白头浪。浪花较多
强风713.9-17.152 - 62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海浪堆栈,碎浪生成之白沫随风吹成条纹
烈风817.2-20.7 63 - 75微枝折毁,人行向前感觉阻力甚大 将达高浪阶段,波峰开始破碎,成为浪花,条纹更觉显著
烈风920.8-24.476 - 87建筑物有小损坏高浪,白沫随风吹成浓厚条纹状,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影响能见度
暴风1024.5-28.4 88 - 103陆上少见,可使树木拔起或使建筑物损坏严重 非常高浪,出现拖长的倒悬浪峰;大片泡沫随风吹成浓厚白色条纹,海面白茫茫一片,波涛互相冲击,能见度受到影响
暴风1128.5-32.6104 - 117内陆很少见,会引起广泛损坏 波涛澎湃,浪高足以遮掩中型船只;长片白沫随风摆布,遍罩海面,能见度受到影响
飓风12 32.7以上 118以上内陆很少见,会引起广泛损坏海面空气充满浪花白沫,巨浪如江河倒泻,遍海皆白,能见度大受影响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win厨房的混血菜(之一)……香肠意面酱

按:人在江湖漂,三餐加夜宵,别家不好吃,自己下厨烧……其实吃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永远都是做……作为一个吃得挑剔但是又不能够跳脱出自己原有饮食框架的孩子,在一个原料匮乏的地方怎么能做出自己想吃的味道,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以下这个系列就是记录一些俺捣鼓的中餐西做或者西餐中做方法,以诡异为主……

(一)香肠意面酱

西餐里面最好做的东西就是意面,并且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默认是人人会做而且不会难吃……desperate housewives第一集里为了说明susan有多傻给定的情境就是她连意大利面都给做坏了……但是这一切前提是建立在酱是买来的情况下,类似的情境就像打卤面的卤已经备下了,你要做的事就只有煮面,然后把卤淋上去就好……分别在于,自己做卤是很方便的,自己做西红柿酱就比较啰嗦一点,这里跳过,单说买来的酱的改进……

一般来说,市面上能买到的pasta sauce多半是素的,而且就算有肉酱也多半不好吃,肉酱这种东西一定要现吃现做,否则肉在水里泡久了就完全没口感……又要好吃又不想太麻烦的办法就是买了素酱然后炒点肉末放进去,但是如果你想玩出花来……就可以考虑以下这种做法了:使香肠。

原料:(以二人份为例)广式香肠两根(白油肠,鸡肉肠什么的均可),意面素酱200-300ml(个人喜欢CLASSICO的青椒或者大蒜洋葱口味),食用油两勺

工序非常简单:香肠切片,热锅冷油烧至6成热下香肠,煎至变色出香味后加入素酱,中火搅拌至酱受热均匀关火,香菜黑胡椒盐糖等随个人口味酌量添加即成。

字不够,照片凑:
煎香肠:


成品:


然后就可以拌面条吃了……咔咔……: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精英退散……

Playbook老遮遮掩掩的不见客,并且老不给官方日期你也就不好意思指责他跳票……于是成天在各大IT新闻网上溜达围观各款竞争商品,有时候想着不行整个kindle来玩算了,又有文化又便宜的……反正主要也是看字使,结果搜到这么一篇神的:泼向准备买kindle者的七盆冷水 (原链接奇怪的404了,转载的链接凑合看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10/14/155970_15598661.shtml

本来帖子也还算中肯,本来电子玩具的消费一大半都是可以抑制的冲动,有个稍微提醒你全面思考之后再下手的人蹦出来也还不错,可看到这么一段我就崩溃了:
5、什么,你不会准备用kindle来看中文书吧?

如果你真准备这么干,固然有相关的软件可以破解,但我还是忍不住告诉你,please don’t do that on an underground. 请千万不要在地铁里,拿着一本kindle,津津有味地读《鬼吹灯》并且发出会心的微笑,那样很傻,真的。也请千万不要在海滩上,拿出kindle,读一段《西游记》,那样真的辜负了椰林清风。


不说这个on an underground是么事半吊子英语了……单说这背后看英文书高级,看中文书掉价的逻辑……Orz……话说用第二语言看书的确是要付出比母语多一些的努力,可这并不代表看中文书就跌份了吧?难不成看上两本amazon畅销榜的书就精英了?!……需知你憋足了劲看的也不过是美国劳动人民的口袋书而已,绝大部分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都远远不如《西游记》在中文文学界的位置重要……amazon畅销榜上还老有菜谱来着,莫非那也是精英标志?(按:此处逻辑是:精英们可能看菜谱,但是看菜谱的未必是精英)……这让我想起《outsourced》里面一群以会英美儿童吵架用语为荣的高级白领的嘴脸来……

一本无聊的书,用英文写的也是无聊;一本nb的英文书,翻成了中文也会很精彩……很不理解时下外语高于中文的地位,似乎外语书的境界就要高些一般,由此推论到会外语的孩子就比较有干货……买椟还珠?

又想到很多美剧论坛上鄙视求字幕帖的孩子,他们似乎总不觉得自己津津乐道的美剧其实是大量不屑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人民茶余饭后逗闷子的文化产品,丝毫没有精英色彩……正如一些莫名其妙觉得看好莱坞电影是品味标志的同学,难道不知道用一大众艺术形式来标榜自己小众是逻辑混乱的咩?

为什么总不能把优越感建立在一些合情合理的地方呢?(例如能真看懂时间简史一类)……困惑……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家用肥肠粉……

有天去中国店,看见肥肠品相不错,买了来洗到一半又忽然不想吃卤的了,想爆炒又怕火小炒皮了不好嚼,干脆清炖了它……折腾俩小时终于出锅了俺居然升起一不做二不休麻烦到底的想法……干脆出门买红薯粉来做肥肠粉好了,又一通折腾之后,成品出炉如下:



其实做起来也没有我想象中折腾,因为少了拿无数骨头熬老汤的过程,炖完肥肠烫粉丝混合撒香菜香葱淋红油放盐就解决了……至于炖肥肠的配料,也很简单,花椒姜片干辣椒就行了,一锅炖烂就行,普通锅的话一两个小时,高压锅上汽20分钟就解决了…………主要的劳动量还是洗肥肠……翻过来翻过去又面粉又菜油的……每次撕油筋的时候俺就默默的想:要是有点生石灰该多省事啊……

家庭制作,大概就是这样了……唯一的遗憾是没小肠不能做冒节子玩……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错不过的黄子华(之二):言/怪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谐星其实是不难找的……抛开照搬网络段子之类的下三滥丑角不谈,即使在顶级comedian里,一个靠嘴吃饭的人,也很难不去重复自己……毕竟驾轻就熟的东西做起来是省力得多的,且更容易预测市场的反应,更保险一些……所以像黄子华这样刻意不重复自己的艺人真是少之又少,又每每大获成功就更是难能可贵……又所以其实从他的作品里要总结语言套路多少有些麻烦,他的SHOW总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说了什么比怎么去说要重要得多……

当然这不是说他的语言驾驭能力不够,或者表演形式单薄,恰恰相反,黄子华是一个知道怎么表现自己怎么推销自己的人,事实上正是由于他的天才才能将那么多沉重的话题包装在笑话里传递给观众,从私人问题到社会问题到战争贫困环保这类更宏大的命题……每一件荒谬被他拆解之后都化作了不可不笑之轻……黄碧云当年那篇硬广说得好:“惊心动魄的残酷,难得的是每个人都笑得出来。”

在这样的不断推陈出新之中,仔细看看,大概还是有那么几个基本的逗乐法门可以常常找到,随便总结一下……以后编段子可以借鉴 lol

黄子华自己说过,栋笃笑这个名头本身是从stand-up comedy意译而来(按:回头好好八一下这个),从各个访谈里也能看到英文脱口秀对他的影响,相应的也能在他的show里看到脱胎于英语思维的一些创作手法,最典型的就是后置状语的应用。他说:小时候追女仔的要求很肤浅,只要漂亮就好,因为那时候小,不知道身材也很重要……这个格式的英文笑话一抓一把: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s VISA and Master……后置这个东西在英文笑话里非常好用,特别在引入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的时候,比如jeff dunham常用的:I could not breath, 'cause I was laughing too hard ...但在中文里相对不好弄,因为你很难把they measure it like this, in prison! (见friends某集Joey介绍裁缝给Chandler量裤子)这样的效果句翻译成一种具有转折意味还带停顿的台词……印象中黄子华好似只有一段是这么玩的:“当然她又真的是不错,作为一顶猪扒(丑女)”……每次听到总有忍不住倒装回去的冲动……后置这种东西移植过来大概好用的只有原因状语这一种吧……

不过要成功的移植一种表演形式,尤其是要成功的卖票,光移植的话效果很难好……反映本地文化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就是传说中的接地气……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对本地社会和本地语言的观察和理解……在香港这么一个多语言多文化交汇的地方,观察的劳动量相对也要大一些……(转头一想,跨背景的素材好像也更多一些)……好在香港人少地小,公共生活圈子很小,文化元素虽多但观众构成却相对均一(人人都是三语熏陶出来的),这样复杂得来单纯的观众群体共鸣比较强烈……

所以当黄子华总结社会流行语言,然后成套成套的推出的时候,观众的受落是显而易见的……前面举例过的地产文学略过不提,76年开始的沟女语言革命被总结为沟搭嘴揸啵五字真言,主要特征是把不用在人身上的动词专用到两性相处上;中大学生迎新营的出位语言也一一遭到分析,尤其是那销魂的超越了一切讲来讲去只有一个动词的粗口的含吹舔吮,幸亏还有粥粉面饭能顶得住 lol; 而老和爆两个百搭前缀的出现则成功的让普通人进入了深不可测的江湖…………总觉得语言艺术就是该这么玩的,能注意到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事才能靠嘴吃饭,不然都去网上抄段子算个什么事?

也因为相对单纯的观众语言背景,很多时候完全靠语言就可以玩出花来……比方说拆字变音之类……在说笑话这个项目开展更广泛的英语脱口秀界,谐音变音比较常见,拆字因为常年高强度的开掘已经不剩什么材料了……脑子里暂时只蹦出来一个Jeff Dunham拆swatch的段子来(按:该段子大意是说,Switzerland出的watch叫swatch,所以Croatia出的表应该叫crotch -_-b)…………其实中文作为孤立语在这个问题上拥有更大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多义字(多音字做书面笑话效果比讲出来强)、各种音译名与古今用法差异的空当中间,哪哪都能弄出笑点来……(这么一想,好像简体字思维下面发挥更大?)比方黄子华告诉我们,戴劳力士的人都很有幽默感的原因是买得起劳力士的人都不会是靠劳力挣钱的人士;而无敌海景很可能是因为武功很好而得名……天朝当年能够赶老蒋过海因为全部都是打不过就走的竞走高手,也因为都是体育健将所以后来没事就搞运动……

相对拆字而言,谐音变音相对要更依赖口语背景一些,比方说双主角是伤主角(双伤同音)就不是国语背景能听得明白了,类同周星驰电影里猥琐的训导主任和谁睡的笑点一样(训睡同音);嘥命晒命的区别也完全不能用普通话翻译;而用词不同尤其是粗话系统巨大的差别也会对各种擦边球笑话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负家产这个词,相信一个没听过冚家铲的孩子死活也看不出笑点在哪…………事实上粗口及其辨析引申活用在黄生的show里面占的比重可以说是相当之大,再考虑到粗口在粤语(事实上是所有语种)日常交流中的巨大作用,有空不妨参阅一下广州话粗口研究网 http://www.comti.com.cn/xcantonese/index.html (-_-b) ……不止看栋笃笑有用,保证能对辉煌时期的港产喜剧片尤其是周星驰黄百鸣许冠杰的喜剧有重新认识……

比较没有背景语言手段是错位……错位其实在古今中外的所有喜剧创作里都不难看到,一般来说是两个或者以上不搭干的事/物被放在了一起,以不和谐来释放突破定势思维的强大力量,从而让人爆笑不已……比方说黄子华在1999年解读香港新机场跑道利用率不高的时候,给出的解释是:没理由这么贵的跑道修了不用,是有传说中的隐形战机;又比方说他理解的耶稣不需要投资顾问的原因是用的钱少,请多少人吃饭也就是五饼二鱼;而他认为王子很不可靠是因为所有童话里的男主角名字都是叫王子,一个人不知道要追多少个女仔……

偶尔人家也掉一下书袋,在舞台上公然读唐君毅和张贤亮这样完全没有通俗性的书,但之后的解说却总亲民到地底下去……名句就常常被置换上一两个有点睛作用的低俗词汇,然后却越见精髓……他说圣经里大概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们中有谁不是仆街,就拿石头去砸那个仆街; 他又说孙中山临终遗言只能说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烂口……

市面上对这样的创作手法一般叫恶搞,也有人管这个叫后现代解构主义……恶搞也好,后现代解构也好,其实并不难,以这样的技巧来创作笑话门槛也不是很高:基本上来说就是去找牛头来对马嘴就好了,无论是人物、事件、环境、时间、语言……任何广为流传的故事事件文化现象等等都可以用来解构为元素然后洗乱堆砌……难的是对听众文化背景共通点的把握,以及重构的时候怎么能不失去自我……前一个在香港实现相对容易,毕竟地小人少,文化再多样也都有限;最让人欣赏的是在这个没有同层次(说实话,真是一个都没)竞争的粤语栋笃笑市场上,黄子华没有为了一些廉价的笑声失去了自己的想法,被市场绑架,相当难得……

————————算是结束的分割线——————————

本来想着这篇是最好写最有素材的,没想到就因为感想太多反而超级慢,拉拉杂杂越写越多,不断想加东西,到最后感觉那个劲头是恨不得能把所有的话本都帖一遍上来……本篇没有点到名到的点还有show里不同部分对同一个点的三翻四抖,主题呼应,悖论,烂gag等等等等…………那就真没边了……所以还是遗憾的打住吧…………

最后贴我最爱的一段拆字:“在一个人人都在寻找仆街的社会里面,没有任何人不是仆街,你只能是未仆街,但是一定仆俾我睇(仆给我看)”……

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关于《志明与春娇》

很久没有逛影评,今儿想起来去时光转一转,看见站方弄了一个盘点10年十佳华语片的帖子(原帖链接:http://news.mtime.com/2011/01/16/1449200.html)。刚想质疑哪来的十佳,就看见编辑在篇首语里说这是从矬子里面拔将军的无奈选择,这都拔出来的将军了你也就不好意思再踏上一万只脚………所以里面有些《剑雨》及《大兵小将》之类的片子我也就忍了往下看……忽然看见排第三的港片叫《志明与春娇》,感觉怪怪的……类似于如果有部台湾片叫《西门町揸fit人》的效果……加上海报上黄灿灿的三级片几个大字,让我忽然间升起一股一定要找来看看的念头……

没想到居然是一阵小会心接一阵小感动,一阵小感叹加一阵小清新,居然看完的第一个想法是“港片还有救”...类似当初看到《无间道》的那种豁然开朗……而且十分契合俺最近对粗口越来越强烈的认同,男主女主及一干绿叶们烟不离手,粗不离口,八卦着judge着,用别人的故事来拉近彼此的距离……看得人不忍落下每一段……没办法,真实的生活里面谁不是这么市井猥琐兼无伤大雅呢?怎么能没有代入感?……

……不过大概看普通话版可能就没有这么多感触了……至少有些谐音双关恶俗笑话就没了……哈哈

七天的爱情,听起来很虚幻,很苍白(刚要转折忽然想起来那一部差一点把我闷疯了的《男才女貌》……一查,居然也是余文乐?那只能说明是导演的问题了,这孩子可以不白开水的),可真在电影里却那么真实又峰回路转,那些试探,猜度,不甘,顿悟——嗯——暧昧…………每一个都完全真实的细节,拼成一个故事,即使听起来不现实,你怎么可以不信?电影不就是要这么玩么?

据说这么玩的导演名字叫彭浩翔,而且似乎很多人已经把他看成了华语片的救世主……就凭这部片,也得持续关注下去……从观摩《买凶拍人》开始……

最后提一句张达明,他在里面一共出现了不到5分钟,但是完完全全把那种港产片里经典贱男的风采挥洒了出来,总觉得这哥们的栋笃笑用力过猛,看来话剧挂的还是演戏比较啱……

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

怀念初恋般想家……

标题是从BBC一个留学生专栏借过来的,原帖在这里:http://www.bbc.co.uk/ukchina/simp/uk_education/students_diary/100927_xinan_missing_homeland.shtml

借过来的标题还是多啰嗦一下……话说当年看见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什么时候要借来用一下的……这个类比实在是太让人唏嘘了……即时让我联想到以前看过一篇说人之所以怀念初恋不过是怀念自己的付出,怀念当时付出的自己,总幻想回到过去表达的也只是对当初自己青涩表现的懊恼的帖子来……虽然后来看完了才知道写下这个标题的作者和我对这七个字的解读完全南辕北辙,人家是情真意切的昭告她心依然是中国心来着……但是这显然不能阻止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将这个命题发散开去:和追悔莫及的初恋想对应,现在我们想家又何尝不只是叹息我们错过了错过着将要错过有了机会却未必会去做的事呢?

至少我十分肯定不会专门花多少时间去吃那些日日对着父母念叨的菜品小吃,也不会真绕着圈把贵州境内的漂流都来一圈,更不会放着好好的懒觉不睡去西藏野营……想家更像是为了寻找集体认同的心理需要,想的内容如何不再是重点,想这个行为才是充实感的来源……想家这事,于我而言,越来越像不计后果的行为艺术,偶尔拿出来模拟一下孤独,正如怀念初恋一般……这两句一写我都觉得文艺得不行了,皑皑,不影响理解就好……

————————继续发散的分割线————————

正好,又出了一个新词:恐归族……具体表现参见这里: http://edu.sina.com.cn/j/2011-01-25/0950199262.shtml

这一般过年不想回家还舍得找借口的孩子,让我想起黄子华有一个show里论证过:需要是比爱要更加稳定的关系……由此推论,可以恐惧回家,可以找借口不回家,可以不回家的原因,总括来讲,也就是不再需要回家了……没有谁在等谁送钱回家过年关,否则就扯不了红头绳和不了白面做饺子以及被高利贷追债……那不是万恶的旧社会咩?所以,在这个家庭成员互相之间的经济需要越来越少,而大部分人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满足感情需要的发展中新社会,很难不把回家过年变成可选配置……就像同初恋情人见面一般,也会好奇自己离开的日子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不见,也不会对目前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过年过节,应时应景幻想一下也就是了……

———————正文结束的分割线———————————
最后离题的发散一句,关于需要和爱这个理论,似乎也可以推广至离婚率高涨这个事,大家都不饿饭的时代,互助组少了,婚姻便不稳定得多……

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

错不过的黄子华(之一):德/坏

错不过的黄子华(之一):德/坏

按:澄清一下,这个德和坏并在一起并不是说我在这对黄子华的人品有什么看法(事实上哪怕这孩子真坏我也不care,因为我从来不在乎我没有深交的人的人品),而是想了很久到底是按帅卖怪坏还是德言容功的体例来总论对子华的印象,后来发现其实都一样,反正正好是基本能两两对应的四对范畴,写下来之后怎么排并不是很重要,不过德言容功这个角度好似切入得更古典更解构更迷离一些……显得比较有文化的样子。两个副标给齐只是想要对得起俺的心路历程,各位莫误会。

————————进入正题的分割线————————

有一句我反感和怀疑了很久又一直找不到反例的俗话这么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其实窃以为这话用喜剧类表演者的身上应该更加恰当:没有一个深受本人爱戴的喜剧表演者不是满身人味甚或略带猥琐的,至少是在舞台上他们都不吝于将自己打扮成满身人味略带猥琐的模样…………既然选择了卖笑(点),剧中人总得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放到低于生活的位置才能换来观众们俯视的开怀……黄子华也不例外。

比方说,这哥们从来都特乐于标榜自己是咸湿(好色)界的翘楚,在各个段子里体现自己深谙各种风月场所场景规矩暗号等等,然后以己为例把所有男性都拖落水,论证男人如何在男女问题上没有下限,告知广大女同胞认清现实,不要幻想进而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要求。他说:小时候追女仔的要求很肤浅,只要漂亮就好,因为那时候小,不知道身材也很重要…………他也完全不介意在讨论各位领导从来没有作风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绯闻当做引子,因为接下来讨论的中间偏南海里从来没有小妹投诉非礼比传绯闻更加让人有想法……

又比如说,这哥们也很热爱把各种社会问题和性器官及性传播疾病作类比,在他的口中,金融风暴后大量破产家庭的出现和性病的广泛传播有类似特征;97之于60年代生人的人生打击正如艾滋之于60年代生人的性生活打击;结构性失业的对策是结构性转型……女士隆胸,男士自宫……如此等等。更不用提他每次表演里大量篇幅讨论的性相关的社会问题,从青少年性教育和性压抑,青少年性开放,cyber sex, 到网络时代的自拍泛滥……

屎尿屁当然也是少不了的:最有自我的表现是流浪汉的尿急就屙;最后的私人空间是屙屎;爱情最高的境界是两个人一起在厕所一个冲凉一个屙屎;排挤越南难民就是先进厕所的人不能接受后来的人一起上厕所;去非洲饥荒泛滥的地方最重要不是不要吃给当地人看,而是不要大便给当地人看,因为那样能显现出你不吸收的浪费…

粗口解析变用这样非礼勿听的东西也是子华show里的一个特色,从仆街到六字真言,主流的粤语粗口字基本上在他的show里都有体现……不过这个东西技术细节和本章主题有点不切,放到下一篇语言里面细细举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里主要说明在黄子华的表演里,完全没有什么语言上的藩篱,没有话题的禁忌,也没有什么难为情的角度……他什么都可以说,也什么都愿意说。尽管乍听来这些三俗的桥段似乎是很让人皱眉头,难得的是他自己也从来不把这些能触动他人神经的语言当回事,当他说得那么坦荡荡的时候,你也就很难觉得这个事情这些语言是有多么的难以入耳……倘若扭捏了,反而露怯。所以有媒体说他是“有流氓气息的哲学家”……而我只是觉得:子华不坏,边有人爱?

2011年1月20日星期四

错不过的黄子华(之零):序

——序:错不过的黄子华

虽然标题是错不过,但是其实还是很难解释为什么会错过黄子华这么多年。……按我这么一个在香港娱乐圈浮浮沉沉这么多年观察的孩子来说,之前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么出位的一哥们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人家今年都办栋笃笑二十周年专场了我居然是才一见如故了几个星期而已……

以香港娱乐圈的尺寸,影视歌播各个方向,网络流行甚至乎加上文学政治经济学术圈的代表,以前总觉得以为自己认识得七七八八了,现在才明白这原来不过是一个幻觉……并不是记得些二三线歌手和三四线演员就算人面广,也并不是偶尔看下八卦就能了解娱乐界的。虽然我不是光线传媒,但是错过了栋笃笑这么整整一个娱乐领域也算得诡异了……

以前也不是没听过黄子华这个名字,但总下意识认为他和黄子佼有什么关系,连唯一印象中有的升班和读书的段子也总是模模糊糊的挂靠到黄子佼身上,尽管我一直也没想通为什么一个台湾孩子会用广东话说段子来着……等我后来知道这俩人不是同一个人的时候,已经是著名的原岛大地小朋友那一段了……但是由于为对“是中国人就进来顶”类似的标题有着天然的抵触,连带对该事件的男主角也就不感冒了起来……

现在倒回去看,大概是他演赖三的时候我已经不怎么待见TVB了,他的电影也都不是我的菜(按:不过阴阳路系列我也算看齐了,只有罗兰姐,木有子华哥的说?!),至于香港乐坛,就更没啥了……说起来,我对香港娱乐圈的陌生化似乎就是从1999年附近开始的?

一直到了2010年12月8号,下美剧百无聊赖的空档,我暮地想起那个升班和读书的段子来,想考证原文到底如何,视频搜索结果却很不给力,只好一个接一个的在youtube上翻起子华的表演片段来……第二个视频还没看完,读书和升班的问题就已经不重要了,含金量高过该问题的段子太多太多,那是一种我一直在追寻的美……语言的美,方言的美,用方言思考的美……好像有点激动了,其实这里想交待的就是我接下来就把他的栋笃笑看了一个遍,不对,是看了若干个遍……至于后来由此辐射到舞台剧,电视剧,访谈,公益活动……并且抽空看了林海峰詹瑞文张达明许冠文森美等等一系列人等的表演等等等等先按下不提,单是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他的十个个人栋笃笑作品(《娱乐圈血肉史二》目前还在巡演,暂时没有音像制品)就24*7的娱乐了我一个多月,so far…………真是睁眼闭眼都能想起他的台词来,似乎只有年轻的时候大面积长时间引用周星驰能达到类似的强度……更意外的副作用是,我渐渐平静的脑子忽然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对他演出的各个段子细节无处不感想,无事不联想,无法不深想……甚或有很多很多与栋笃笑关联不大并且已经停止思考的多时问题又开始涌上心头,以至于要单开一个系列来记录这些想法……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过留一点资料给以后的自己参考一下,也是好的。

——————————应读者要求加入广告视频的分割线————————————

……6:30之后是我最喜欢的现场部分,设计的气氛和现砸现挂结合得巨好……

2011年1月11日星期二

划地为界……

最近和家里聊天,火药味越来越重,大抵是老爸越来越看不惯俺现行反革命的言行,总在俺高谈阔论时事的当口想着找些话头来教育俺,而且总是以很没技术含量的“我不信”来回应俺的种种说法,搞得俺十分不解……像贵州人均GDP常年全国垫底以及香港台湾使用繁体字教育的同时识字率超过大陆这样到处白纸黑字以及合乎常识的事,你要是不信的话俺能怎么说服你呢?当然他老人家也不是只有不信诀,“我不同意”也是非常让俺不知道怎么回应好的金句。前两天更是在俺问一个知识分子到底说话应该凭自己良心还是当权者需要的时候喊出了“良心多少钱一斤?”这样高段位的口号,震撼得俺只好完全放弃该次谈话……倒不是说这句话有多么不讲道理,或者说多么的难得一见,只是好像出现在父母和子女的对话中比较荒谬了一点……并且还是带教育性质的……印象中,“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不都是反派的台词么?

辗转反侧了几天,俺一直想不出这样的惊世骇俗背后动机是啥,是什么让他老人家在情感上(只能是情感上了)无法接受这样一些在我看来如此符合初级逻辑的事……直到前天梦里,忽然传来一段最高指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俺茅塞顿开,原来老爸把声音提这么高,无非只是想告诉我:“你和我们不是一边的”了……与事实本身无关,与逻辑更没有什么牵连……因为不是一边的,我便成了恶意攻击的坏人;由此推论我所讲的一切,不过就是些为祖国及家乡建设成就抹黑的坏话。而否定坏人的坏话是不需要摆事实讲道理的,因为…………“我不信”。

…………“我不信香港这样的文化沙漠在教育上比伟大祖国更成功;我不信贵州人比西藏人挣的钱更少;我不信你比我更关心中国;我不信你的关心能带来什么改变。”…………“我不信你和我是一头的”。

想到了这一层,俺反而有点高兴起来……因为这事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可以解释很多以前俺想不明白的网络谩骂以及人身攻击类言论,现在看来,人家只不过是想声明:“我和你不是一拨的”…………而前一段广为流传的某韩寒与同期三位女同学近况对比帖 (例: http://fun4hi.com/archives/3006 ),大家想说也只是:“韩寒和我们是一拨的”

……所以我家的小孩你不能骂,所以老外不能说中国差,所以假洋鬼子凭什么管李刚是谁的爸爸?…………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而是这个一和那个一是不是一条心的问题……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去年的几部片……(二)——关于《black swan》

再拎起昨天留下的单子,其实只有black swan是打定主意要写的,其他的就让他们浮云了吧……

单说当时看罢,沉沉不想动,亦不想说话,脑子里并没有重重浮现屏幕上刚过去的情节,只是空着……出厅五秒不到,同去的姐姐大吼一声:“这演的是什么啊?!”另一位哥们的反应则是:“这女的演得太好了,奥斯卡影后不给她给谁啊?”,我本能的想抵触两种意见,张了张嘴,只能笑笑……

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出来这部片到底哪里捉到了我,因为我并不喜欢运动镜头晃得俺晕车的感觉,亦不钟意那些不够血腥但却让人不适的外伤特写,芭蕾艺术也从来不是我能够到的境界……至于炒到翻天的女女情节,于我更只是浮云,就像我从来也不觉得午夜巴塞罗那里面俩姐妹亲一亲就爆炸性新闻一样……所以能数得出的好处就是配乐很好?但是我刚才看到零零发从宫里被赶走的时候也是天鹅湖的音乐,又对这样的配乐敬意少了几分……那么是情节很好?艺术家的事本来也不是我愿意去理解的…………所以可能大概只能是娜塔莉小妞很好了,莫非真要影后?

2011年1月6日星期四

去年的几部片……(一)

本意是想说说最近几部看了但没写的片子,但往前掐指一推,发现能汇到这篇blog里面的电影还真是不老少,粗粗一排就有《the tourist》《knight and day》《megamind》《despicable me》《black swan》《剑雨》《red》《it's complicated》《kick ass》……等等等等……索性就按年计了,说起来……好像《Avatar》也一直没写?这要数起来就没边了,还是点几部即止的好……

其实看完每一部电影总是照例有些想法的,可是最近去影院总不是单奔看片,当场发泄完了之后还能留到家里的感想就十分稀少,而没去电影院看的电影总是看完了之后就基本上到了睡觉时间。(按:其实除了视觉效果大片之外的其他片种还是适合自己单奔看,跟一帮电影口味和自己有差异的孩子看其实挺累的,明明是去感受的,结果变成了要说服他人,何必呢?何苦呢?)

每部单写吧,实在是没什么料,可是不写又觉得对不起那么些晒嗮了的时间……所以今儿把碎片拼吧拼吧攒一篇没质量有数量的也就一下能从单子上划一批下去了……顺便在这个无比浮躁的颁奖前季说一下俺看过的那些热门们,类似《inception》《social network》《toy story3》啥的,算上《shuttle island》??……然后俺回头就专门誊手出来写黄子华,及其最近带来的俺脑子不停转的副产品……

时间顺序在俺这已经都模糊了,所以还是按类型分吧:

商业片里主要的困惑只有一点,为什么the tourist的评价和票房都比knight and day 要差一截,俩片在剧本上阵容上以致表演上在俺看来都是差不多的等级,knight and day的无厘头路线和the tourist的白开水风格对号称惊悚和动作的宣传来说都是属于货不对板,如果考虑到卡梅隆姐姐永远写在脑门上的“我是美女”,个人观感knight and day还要低上半颗星,可朱莉跟德普在烂番茄上只有20%的新鲜度,比老汤还有卡梅隆的53%差了那不是一星半点,等于是大烂片与一般商业片的区别……莫非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砸起臭鸡蛋来越得劲?

相比下来,Red显然就要正宗动作得多,虽然主角是随时精神病边缘的毒妈姐姐和那么敏感多情的威利斯大叔……可是弗里曼马尔科维奇海伦米伦一干重量级老头老太玩火药的样子的确是杀到不行,充分证明即便美貌的确是随时间单调递减的变量,帅却不是同一个类型的函数……尤其是米伦大娘,那范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到达的境界……

回到俺常年高强度观察的动画片领域,今年两部意外大收的片都是以坏人为主题的,不同的是dispicable me里的坏人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坏人,这哥们有理想(要干震惊坏人界的大事)有道德(不走后门贷款,抢咖啡还给小费)有技能有计划还有员工及养女们的爱戴,是一个除了不够坏之外几乎完美的坏人,所以当然阖家观赏,不亦乐乎……另一部megamind走的就是深刻路线,人家思考的是坏人为什么要变坏,为什么衣食无忧的坏人仍然要把使坏当做生存的目的和手段,以及比超级英雄打败超级坏人之后何去何从更加有趣的反向问题:也就是超级坏人打败超级英雄之后会发生什么?其实吧……在俺看来,就算没这个主题,单凭那张背景里No you can't的海报也就思辨到一定级别了……

困了,最后说两部leo的片就收工……inception大卖风评又高,虽然可能最后会不入学院的法眼,但只要有人真金白银的拿钱捧场,奖这奖那的不都是浮云咩?……倒是Shuttle Island很有意思……该片的问题不是leo同学到底疯没疯的问题,而是最后丫到底是疯着被人道毁灭了还是清醒着自杀的问题…………总的来说,眼看着leo就熟透了,大不了像他家黑帮叔叔马丁一样最后搞到学院欠债欠不下去了,把最佳男主角当终身成就奖颁给他就完了,俺十分相信这一天会来临滴……

没数完,等明儿再说剩下的……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

装逼着,时刻装逼着……

最近说是出版物禁止随便使用英文,以及非中非英生造词……并且据大量认为夹带英文生造词等行为纯属装逼的支持者称:这里禁止的是随意夹杂,随意下面要加重点号……也就是说这不是一刀切,真的不是一刀切…………找了原文来看:

三、高度重视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出版媒体和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化,尊重并遵循汉语言及所使用的外国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词汇、语法规则。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现象。


(规定详见以下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0-12-21/113821680411.shtml

果然是在禁止之后有随意,生造一类的形容词,可是然而不过吧,这一随意就不随意了,因为…………随意不随意,谁说了算呢?生造不生造,又是谁来界定呢?光是随意和生造俩词本身就已然想当不好定义了………啥叫随意,徐志摩把佛罗伦萨说了是翡冷翠是随了他自己的意吧,是不是要管呢?俺深思熟虑的觉得cheerleader是拉拉队员而不是拉拉队长,想的时候可不随意了……可字典上不还是叫拉拉队长么?到底谁随意?再者,什么叫生造?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每天都有新事物产生,每一个称呼这些新事物的词理论上都是生造词,最让人郁闷的是,这些新事物大半不是在天朝境内产生,于是起名权就落在了反动的老外手里,而他们居然都不给咱们通通气先出个不生造的译名再上市,更别提多少从比咱们崇洋媚外得多的日本借来的生造词了……真要禁止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的话……卡拉不OK你咋说?U盘变成优盘了是不是就不生造了?港台倒是有个好用的译名叫随身碟,可是碟本身也是disk的完美音意译吧……所以CD是光碟,VCD是可视光碟,DVD呢?

可怕的不只是本规定中暧昧的核心字眼,更可怕的是,该规定很不暧昧的适用范围:
报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作为大众性的重要传播媒介,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且不说网络大量变造词的出现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原词忽然打不出来或者不让发表的缘故,单是规定互联网用词这个想法就让人毛骨悚然,不是内容上都已经团结紧张了,形式也不让自由活泼么?很容易随之误伤的各种方言词汇,地域性说法,是不是只能在电话里出现?

虽然我并不认为说句MP3,e-mail或者going down就能和装逼甚至卖国能打上等号,退一万万步说,即使一切可以用中文表达,可以包括在曾经出现并被官方认证的语言体系中,并且一切超越这个体系的东西都是装逼的…………屁民如我,是不是有装逼的权利?不对,规范的说,装屄的权利?